时间: 2025-04-29 03:3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2:02
杏山馆听子规
作者: 窦常 〔唐代〕
楚塞馀春听渐稀,
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
仿佛千声一度飞。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余韵逐渐消逝的景象。耳边听到的猿声越来越少,今天晚上断断续续,仿佛让人感到湿润。云雾笼罩着空山中的老树,猿声似乎在千回百转中飞过,反复回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唐代诗歌常见的寄情于景的手法。
作者介绍: 窦常,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末夏初,诗人身处杏山馆,感受到春天的余音与猿声的断断续续,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杏山馆听子规》是一首描写春末夏初时节景色和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开头两句“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描绘了春天的余韵正在消逝,猿声的断续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情绪。这里的“沾衣”不仅仅是指声音的影响,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暗示着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接着“云埋老树空山里”,描绘出了一幅寂静的山林景象,给人一种空旷与孤独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老树象征着岁月的积淀,而“云埋”则让画面显得更加幽深,仿佛时光都被笼罩在这片云雾之中。
最后一句“仿佛千声一度飞”,进一步强调了猿声的回荡与空灵,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念。整体而言,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深邃而细腻的美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深情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消逝与猿声的回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情,体现了唐代诗人对景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体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断猿”是指什么?
A. 断断续续的猿声
B. 断裂的树木
C. 断开的河流
“云埋老树空山里”主要描绘了什么意境?
A. 生机勃勃的春天
B. 寂静幽深的空山
C. 热闹的城市
诗中“沾衣”主要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渗透着孤寂的情感,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杏山馆听子规》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