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时间: 2025-05-01 02:03:12

诗句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3:12

原文展示: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作者: 窦常 〔唐代〕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包公的追思与哀悼。诗中提到,包公在明时卓绝,虽然出身贫寒却保持了孤高的贞操。提到郤诜和季札,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白之士。诗人称赞他的才华,像调和金石一样出色,正是他在官场上如花般绽放。最后,诗人感叹包公的归葬之日,令人心痛,泪水在柳杨津倾流。

注释:

  • 卓绝:超凡卓越。
  • 孤贞:独立而贞洁,指品德高尚。
  • 贵后贫:指身处高位却生活贫困,表现出一种清高。
  • 郤诜:古代清白之士,字子华。
  • 季札:春秋时期的名士,以其高洁的品德著称。
  • 调金石:比喻他的文才出色,能与金石相调和。
  • 搢绅:指士大夫,文人。
  • 那堪:无法忍受。
  • 哭渡柳杨津:形容悲伤的情景,柳树和杨津都是与悲伤相关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窦常,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包公(包拯),他以清廉正直著称,是民间公认的清官形象。诗中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对包公的敬仰和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包公清白正直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开篇的“卓绝明时第”便把包公的非凡品德推向了一个高峰,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后人的激励。接着,诗人通过历史人物郤诜和季札的引入,进一步强调了清白之士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此处的对比使得包公的形象更加立体,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孤高气质。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葬礼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包公的惋惜与悲痛。“哭渡柳杨津”一语,不仅描绘了葬礼的悲伤场景,也暗含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包公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回响,又有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卓绝明时第:包拯在当时的地位和声望超凡卓越。
  2. 孤贞贵后贫:尽管身世贫寒,却保持高洁的品德,体现出对权力的淡泊。
  3.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提到两位历史人物,说明包公的清白与正直并不是孤例,而是历史的延续。
  4. 笔下调金石:形容包公的才华出众,能诗能文。
  5. 花开领搢绅:包公的才华在士大夫中出类拔萃。
  6. 那堪归葬日:面对包公的离世,令人难以承受。
  7. 哭渡柳杨津:借柳杨的意象,表达对包公的哀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笔下调金石”,将才华比作金石的调和。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包公高洁品德的怀念与敬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与哀伤。
  • 杨津:与水相结合,增加了悲伤的氛围。
  • 金石:象征坚固与才华,体现出包公的文学才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白之士有哪些?

    • A. 郤诜
    • B. 季札
    • C. 包公
    • D. 以上都是
  2. “哭渡柳杨津”中“柳”代表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与哀伤
    • C. 富贵
    • D. 权力

答案

  1. D. 以上都是
  2. B. 离别与哀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静夜思》和《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前者更多是对个人情感的描绘,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杂咏一百首·李淳风 谢诸寓贵载酒 答罗天骥 曝书一首 春日五首 挽叶寺丞二首 乍归九首 次方寺丞方湖韵 失猫一首 别后寄大渊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字旁的字 包含亢的词语有哪些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 亚松森 黍字旁的字 叫结尾的成语 唠嗑 豆字旁的字 记功忘过 捻梢子 自傲 适情率意 包含傍的词语有哪些 覆餗之衅 牛马走 顾养 电开头的成语 广字头的字 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