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4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40:18
九月南州菊未黄,
芙蓉取次献新妆。
不妨折取繁红插,
四海皆知两鬓霜。
九月的南方,菊花还没有凋谢,
芙蓉花随意地展现着新妆。
不妨采摘一些艳丽的花朵插在头发上,
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两鬓已生白霜。
“重阳”是指农历九月九日,在古代被视为重阳节,传统上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诗中提到的“菊未黄”与“重阳”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在秋天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孟振,号天城,晚号东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写诗和词。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及对时局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诗人身处南方,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出对自然美的欣赏。
刘克庄的这首《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和对岁月流逝的深思。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南方的秋色,菊花虽未凋谢,芙蓉却已盛开,显示出南方的温暖和生机。接下来,诗人提到采摘花朵插在头发上,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怀念。最后一句提到“两鬓霜”,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尽管岁月已逝,但诗人仍希望在生活中寻找美的瞬间。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岁月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菊未黄”是指什么?
“两鬓霜”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克庄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的宁静之美。两者在主题上均涉及到秋天,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