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8:02
《杂兴六言十首》
刘克庄
羹墙如见尧在,
讴歌皆之启贤。
至行冠冕万世,
通丧缟素三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政治环境:当羹墙(指盛宴的场所)中如同看到尧(古代贤明君主)在场时,所有的歌唱都是为了启迪贤者;而真正的行为将会流传千古,虽然经历了三年的丧葬之痛。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巢北,宋代末期的诗人和词人。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杂兴六言十首》是刘克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理想政治和贤明君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
刘克庄的这首《杂兴六言十首》以其简练的六言诗体,展现了深刻的政治理想和对道德的追求。开篇通过“羹墙如见尧在”引入了对古代贤君尧的怀念,暗示当今社会缺乏这样的统治者。诗中提到的“讴歌皆之启贤”,不仅表达了对贤者的赞美,也传递出一种期待和希望,期待有更多的贤良之士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至行冠冕万世”则强调了高尚行为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德行可以流传千古,而不仅仅是权位的象征。最后一句“通丧缟素三年”则表现了对丧事的尊重,揭示了在经历了痛苦的失去后,仍需保持对道德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深厚,语言中渗透着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当时政治的忧虑,展现了刘克庄作为诗人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表达了对贤明统治者的渴望,强调高尚行为的传承与重要性,以及对道德的坚守,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羹墙如见尧在”中的“尧”指代什么?
“至行冠冕万世”强调了什么?
“通丧缟素三年”中的“缟素”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