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咏一百首·韩伯休》

时间: 2025-07-31 07:55:27

诗句

女子乃知我,明朝变姓名。

可怜逃不密,犹迫诏书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7:55:27

原文展示

女子乃知我,明朝变姓名。可怜逃不密,犹迫诏书行。

白话文翻译

这位女子竟然认出了我,明天就要改换我的名字。可怜我无法藏身,仍然受到诏书的逼迫。

注释

字词注释:

  • 女子:指的是一位女性,可能是诗中的某个特定人物。
  • 乃知我:竟然知道我的身份。
  • 明朝:明天,指的是未来的时刻。
  • 变姓名:改名,可能是为了躲避某种危机。
  • 可怜:可悲,令人怜悯。
  • 逃不密:逃避的计划没有保密,难以隐蔽。
  • 犹迫:仍然受到逼迫。
  • 诏书:指官方的命令或公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诏书”,可能暗指古代帝王发布的命令,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表示作者处于一种被迫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雪窗,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反映社会时事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局动荡和社会变迁,诗人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反映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对诗人身份的认知以及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诗的开头便点出女子的聪慧,暗示她的敏感与洞察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身份的脆弱与危机感。明天将要改名字,意味着诗人可能面临某种迫害或威胁,这种急迫感通过“可怜逃不密”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犹迫诏书行”中,传达出一种被命运牵引、无法自主的无奈,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对他施加压力,令他难以逃避。

诗中不仅蕴含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历史的深沉与沉重。刘克庄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女子乃知我”:指某位女子对诗人身份的认知,显示出她的聪慧与敏感。
  • “明朝变姓名”:明天就要改名,暗示诗人可能面临身份危机。
  • “可怜逃不密”:表达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逃避的计划无法保密。
  • “犹迫诏书行”:说明即便如此,他仍然受到官方命令的逼迫,显示出无力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相对工整,形成对仗的美感。
  • 暗喻:女子的聪慧象征着对现实的洞察,而诗人的无奈则是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表现了对身份、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子:象征着智慧与情感的寄托。
  • 变姓名:意味着逃避与身份的变迁,反映出社会的不安。
  • 诏书:代表权力与命令,体现出社会的压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女子乃知我”中的“女子”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爱人
    C. 诗人所知的女性
    D. 诗人的敌人

  2. “明朝变姓名”中的“明朝”指的是: A. 明天
    B. 明朝朝代
    C. 明亮的早晨
    D. 明白的名字

  3. 诗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失去财富
    B. 身份危机
    C. 爱情问题
    D. 友情的背叛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具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的诗则更强调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两者都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借刘太常说文诗 咏采甘露应诏诗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 营湼盘忏还涂作诗 静卧栖霞寺房望徐祭酒诗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简徐祭酒周尚书幷同游羣 游摄山栖霞寺诗 入摄山栖霞寺诗 明庆寺诗 入龙丘岩精舍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夕字旁的字 血染沙场 音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一榻胡涂 包含办的词语有哪些 丧胆亡魂 万无一失 立贤无方 邑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阮瑀 雀目鼠步 天府之国 觉结尾的成语 腾摧 来者居上 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