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3:06
乍晴乍雨清明候。初试罗衣寒透。满目繁华铺绣,恨杀东风骤。春光岁岁犹依旧。不管愁人消瘦。百舌唤残芳昼,羞掷相思豆。
在这个乍晴乍雨的清明时节,刚试穿的新衣透着寒意。眼前满是绚丽的花朵,令人恨不得东风来得太急。春天的美好年年都是一样,丝毫不在乎愁苦的人日渐消瘦。百舌鸟在叫唤着残留的芳香白昼,羞于将相思的豆子抛弃。
作者介绍:姚凤翙,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笔触著称。其诗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及个体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明时节,正值春光明媚之际,诗人在这个时期常常缅怀故人,表达思念之情。诗中融入了春天的美好和内心的忧伤。
《桃源忆故人 春闺》通过对春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乍晴乍雨清明候”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多变的春天,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情感的波动。接着,诗人以“初试罗衣寒透”引入个人感受,展现出春天的衣衫虽轻薄但依旧感到寒意,暗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满目繁华铺绣”一语又展现出春天的绚丽多彩,然而“恨杀东风骤”则将这种繁华与内心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春风来得过快的无奈和失望。后半部分“春光岁岁犹依旧”强调春天的恒常,但对愁苦的无视则揭示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感受到的无力感。
最后几句“百舌唤残芳昼,羞掷相思豆”更是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百舌鸟的叫声似乎在呼唤着残留的美好,而“相思豆”则是对深情的隐喻,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全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现了春光与个人情感的冲突,揭示了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故人的深切思念,揭示了人生无常与内心孤独的主题。
诗词测试:
诗中“乍晴乍雨”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诗人在春天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相思豆”在诗中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