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2:57
名园乘兴小留连,
洛社风光在眼前。
突兀楼台多占水,
阴翳花竹小窥天。
建封已去悲春燕,
樊素何之咽暮蝉。
人事废兴浑若此,
凭栏对景一凄然。
在这美丽的园林中,我心情愉悦地稍作停留,
洛社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
高耸的楼台映入水中,
阴影中的花竹透出一丝天空的痕迹。
建封已去,春燕的归来让我感到悲伤,
樊素何处去,晚蝉的鸣叫更显凄凉。
人世间的兴衰就如这般,
我倚栏望景,不禁感到一阵凄凉。
作者介绍:吴潜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时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通过对美丽景色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勾勒出诗人游园时的心境。开头两句描绘了名园的美丽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悲伤。高耸的楼台和阴翳的花竹在美丽中透出一丝凄凉,暗示人事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尤其是“建封已去悲春燕”,表现出春天的离去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令人心生怅然。
整首诗通过景与情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最后一句“凭栏对景一凄然”,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建封”是指什么?
a) 春天
b) 一位古人
c) 一个地方
诗人用什么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
a) 美丽的花草
b) 高耸的楼台
c) 倚栏对景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潜的《劭农三首 其三》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出对过往的思考,但吴潜更加关注于自然与人生的无常,而李白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现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