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55
临江仙
作者: 袁荣法 〔近代〕
看即团圞天上月,人间事亦如斯。
先教春意透些儿。翠添丛竹叶,红上小梅枝。
把手中年行乐耳,吾曹不醉何为。
一樽相属唱新词。从头长寿乐,直到太平时。
看到那圆圆的明月高悬天上,人间的事情也如同这月亮一样。
首先要让春意稍微透出些许来,翠绿的竹叶更加葱茏,红色的小梅枝也在绽放。
把酒尽情欢庆吧,难道我们不醉为何呢?
举杯共饮唱着新词,愿从此长寿快乐,直到太平盛世。
“长寿乐”与中国古代对长寿的追求有关,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太平时”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和平年代的渴望。
作者介绍:袁荣法,近代著名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命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中国近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
《临江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命的深刻感悟。首句以“看即团圞天上月”引入,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一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与人间的事物相呼应,暗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希望,翠绿的竹叶和红色的小梅枝,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把手中年行乐耳”一句,直白而有力,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欢乐。人生苦短,诗人劝诫大家及时行乐,不必过于忧虑未来。最后,诗中提到“从头长寿乐,直到太平时”,不仅表达了对长寿和快乐的追求,也寄托了对和平安定社会的美好期望。
整体来看,诗歌在形式上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袁荣法通过这首诗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珍惜当下,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邃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快乐,并寄托对未来安宁生活的期望。
诗词测试:
“团圞”一词主要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春意”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提到“吾曹不醉何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书籍提供了有关中国古典诗词的背景知识和艺术风格,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袁荣法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