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9
临江仙 留别郝和之
作者:元好问
昨日故人留我醉,今朝送客西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青衿同舍乐,白首故山违。
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悔不卑飞。
回头四十七年非。
何因松竹底,茅屋老相依。
昨天故人请我畅饮,今天早晨送他西去。
从古至今,像我们这样的相聚实在稀少。
在青衫年少时同窗的快乐,如今白发却与故乡相隔。
九万里风平浪静,云鹏却后悔当初未曾低飞。
回首四十七年的光阴,已然变幻无常。
为何在这松竹之下,我的茅屋与老友相依相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如渊,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词和诗的结合,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慨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元代,可能是作者与好友郝和之的别离之际。朋友之间的情谊和人生的无常是诗中主要情感。
《临江仙 留别郝和之》是一首充满了感伤与回忆的词作。元好问以清晰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开篇,诗人以“昨日故人留我醉,今朝送客西归”引入,既是对朋友相聚的美好回忆,也暗示离别的哀愁。紧接着,诗人感慨相聚在历史上是多么稀少,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青衿同舍乐,白首故山违”更是将时光的流逝与朋友的离去结合在一起,青衿之乐已成为遥远的记忆,白首之时却与故乡渐行渐远,唤起了读者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而“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悔不卑飞”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最后,诗人以“何因松竹底,茅屋老相依”收尾,再次回到自然的宁静中,质朴的茅屋与松竹相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的美好与深厚的情谊。全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逝去青春的感慨,又有对友情的珍重,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友情和时间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惜。诗中的情感细腻,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衿”指的是:
A. 年轻的读书人
B. 老年人
C. 自然景物
诗人对“白首”的感慨主要是表达:
A. 友情的珍惜
B. 年岁的流逝
C. 理想的追求
“云鹏悔不卑飞”这一句的意思是:
A. 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
B. 自然界的美丽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临江仙 留别郝和之》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