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2:22
作者: 孙尔准 〔清代〕
早岁曾携绿玉筇,
飙轮掖上最高峰。
笠边海日三更白,
舄下齐烟九点浓。
得句秋坛赓老鹤,
投文夜壑起乖龙。
今来济胜嗟无具,
梦绕天门第几松。
年轻时曾携带着绿玉手杖,
风驰电掣地攀登上最高峰。
斗笠下海面日光透出三更的亮白,
鞋下齐烟似的浓雾弥漫九点之处。
在秋坛得到了句子,续写成老鹤的诗,
在夜深的山谷中作文,犹如乖龙升腾。
如今再来泰山,感慨无能为力,
梦中徘徊在天门附近的几棵松树。
作者介绍:
孙尔准,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其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过泰山》是在诗人游历泰山时写成,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过泰山》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人在描写泰山的壮观之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通过“早岁曾携绿玉筇”勾勒出年轻时的攀登情景,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追求。接着,通过对山巅美景的描绘,“海日三更白”和“齐烟九点浓”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泰山的雄伟与神秘,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又通过“得句秋坛赓老鹤”与“投文夜壑起乖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老鹤与乖龙的意象更是暗示了长寿与非凡的才华。
最后的两句“今来济胜嗟无具,梦绕天门第几松”,则是对当下的反思与感慨,诗人感到时光荏苒,虽有壮丽的山河,却感到无力把握,令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意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展开,表现了对青春的追忆、对理想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过泰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笠边海日三更白”中的“海日”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鹤”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