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3:53
谁来天上溯银流,一叶凌虚太乙舟。莲海径从香界渡,蓬山不是世间秋。旃檀缥缈行边惹,楼阁溟濛望里浮。每怅三神波浪隔,乘槎真个到瀛洲。
谁能在天上逆流而上,像一叶小舟在太乙星空中漂浮。莲花的海面上从香界渡来,蓬莱山却不是人间的秋景。旃檀树在朦胧的行舟旁轻轻飘荡,楼阁在迷雾中若隐若现。每当惆怅于三神山与波浪之间的隔阂,我真希望能乘着木筏到达瀛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孙尔准,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受道教文化影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受道教文化熏陶,常在诗中表达对仙境的向往与人间世事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修道、追求长生的思想。
这首《奉命辑全唐文赴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 其一》通过对高远境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惆怅。开篇便以“谁来天上溯银流”引入,构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描绘了在“莲海”与“香界”的交融之中,诗人所向往的理想世界。诗中运用“蓬山不是世间秋”的意象,将人间的平淡与仙境的瑰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在后半段,诗人通过“旃檀缥缈”和“楼阁溟濛”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境界的幽远与神秘,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最后,提到“三神波浪隔”,则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世界无法抵达的无奈与惆怅,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道教哲学的内涵,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宇宙观的思考,体现了清代诗人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银流”指的是什么?
“蓬山不是世间秋”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在《庐山谣》中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两者在主题上与孙尔准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与理想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