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25
暗裹寻香自不迷,照空焉用夜燃脐。
欲危疏朵风吹老,太瘦长条雨颭低。
孤艳几时同把盏,野香犹记助看题。
唐人未识高标在,浪自纷纷说李蹊。
暗中包裹着香气,自然不会迷失方向,
在空中照亮,何必在夜晚点燃香脐?
想要那疏落的花朵,在风中慢慢凋零,
太瘦的枝条在雨中低垂。
孤独的美丽,何时能与人共饮?
那野外的香气,仍记得当年的题词。
唐朝人未曾识得高雅的标准,
只是一味纷纷谈论李白的幽径。
胡铨(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和靖,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丽,常以花卉、自然为题材。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风貌,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
《和和靖八梅》是胡铨在和靖(今浙江一带)游历时所作,借梅花抒发对孤独和高洁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和和靖八梅》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高洁的情感追求。从开篇的“暗裹寻香自不迷”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梅花的欣赏不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其内在的香气与品格。接下来的“照空焉用夜燃脐”,则是对梅花在夜色中依然能够散发光辉的描绘,暗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
“欲危疏朵风吹老”一句,展现了梅花在风雨中逐渐凋零的无奈,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美好的短暂。而“孤艳几时同把盏”则引发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似乎在期待能与他人分享这份孤独的美丽。
诗的末尾提到唐人未识的高标,意指当时对梅花的欣赏还未达到一种高度;李白的“李蹊”则象征着一种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孤独的生活态度,深刻而富有情感。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美的追求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梅花的深切理解。
胡铨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李蹊”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孤艳几时同把盏”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和和靖八梅》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