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 易水》

时间: 2025-04-27 05:27:50

诗句

西望远山落日,南来暮柳繁烟。

鸟啼花发自年年。

成败兴亡几变。

白水河边壮士,黄金台下英贤。

到头惟有斩燕丹。

干古令人哀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7:50

原文展示

西望远山落日,南来暮柳繁烟。
鸟啼花发自年年。成败兴亡几变。
白水河边壮士,黄金台下英贤。
到头惟有斩燕丹。干古令人哀叹。

白话文翻译

向西望去,远山上夕阳西下,南边的柳树在暮色中显得愈加繁茂。
鸟儿在鸣叫,花儿每年都在盛开。成败兴亡变幻无常。
白水河边的壮士,黄金台下的英才。
最终只剩下斩杀燕丹的悲剧,让人感到无尽的哀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望:向西方眺望。
  • 落日:夕阳下落。
  • 暮柳:傍晚时分的柳树,常用来表现凄凉的气氛。
  • 繁烟:浓厚的烟雾,暗示着暮色中的朦胧。
  • 成败兴亡:历史的兴衰变化。
  • 白水河:指某条河流,可能与历史事件有关。
  • 壮士:勇敢的男子,历史上指代那些英勇抗敌的人。
  • 黄金台:可以理解为权势地位的象征。
  • 燕丹:燕国的王,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涉及他。

典故解析

“斩燕丹”出自历史事件,燕丹是一个历史人物,因与他的朋友屈原相关的情节而著名。在这首诗中,提到燕丹暗示着对过往英雄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历史无常的哀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邦奇,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6世纪,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人性深处的探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朝代更迭之际,社会动荡,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易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引子,通过对远山夕阳、柳树繁烟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凄美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悲凉。诗中提到的“鸟啼花发自年年”,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循环,而“成败兴亡几变”则表明了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怀念与反思。

白水河边的壮士和黄金台下的英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勇气与牺牲,后者则代表了权势与智慧。最终“到头惟有斩燕丹”的结尾,不仅是对燕国王燕丹的追忆,更是对历史的无奈感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对历史无常与人事变幻的深刻理解,给读者以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望远山落日:描绘出一幅夕阳下的宁静景象,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2. 南来暮柳繁烟:形象地表现出傍晚柳树的茂密,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气氛。
  3. 鸟啼花发自年年:时间的流逝在这里显得格外清晰,鸟鸣花开,似乎在无止境地重复。
  4. 成败兴亡几变: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叹,成败之间的转换让人深思。
  5. 白水河边壮士:壮士代表了勇敢与英雄气概,暗示了历史的英勇人物。
  6. 黄金台下英贤:英贤代表智慧与权力,形成对壮士的对比。
  7. 到头惟有斩燕丹:历史的结局往往是悲剧,诗人以燕丹为例,表达对英雄命运的无奈。
  8. 干古令人哀叹:最终的感叹,回归到人类的历史与命运,令人感到深深的哀伤。

修辞手法

  • 对比:壮士与英贤的对比,突显了不同角色在历史中的地位与命运。
  • 象征:夕阳、柳树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悲凉。
  • 排比:成败兴亡的几变,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强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英雄命运的感叹,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人在面对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悲剧时,展现了一种无奈与哀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象征着历史的遥远与深邃。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 暮柳:象征着凋零与伤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壮士:象征着勇敢与牺牲,代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 黄金台: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暗示着人事的变幻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金台”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权力与地位
    • C) 爱情
  2.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来表现历史的无常?

    • A) 鸟啼
    • B) 落日
    • C) 柳树
  3.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怎样情感?

    • A) 崇拜
    • B) 哀叹
    • C) 忽视

答案

  1. B) 权力与地位
  2. B) 落日
  3. B) 哀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与本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西江月·易水》 vs 《登高》
    • 两首诗都涉及到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但《西江月·易水》更侧重于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哀叹,而《登高》则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收录了韩邦奇及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双燕 双双燕 双双燕 双双燕 忆金陵 双双燕 双双燕 为陈敬如题《燕燕楼图》 双双燕 其三 三和前韵 双双燕 其二 再和砚荪 双双燕 其一 秋燕,用梅溪韵 双双燕 秋日过横山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客不犯二主 上下无常 义山恩海 杳无踪迹 靣字旁的字 包含秽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靡亢 九华菊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赤字旁的字 样样俱全 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巧媚 惊鸿一瞥 石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