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2:30
望海潮·云协天堑
作者: 邓千江 〔金朝〕
云协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这首诗描绘了险峻的地势和历史悠久的名川,表达了战争带来的血腥与伤痛以及对英灵的追思。天堑如云,金汤之地的险要,使得自古以来的名藩如皋兰一样屹立。营地如绣花般错落,山峦如米般聚集,秦关的要道在这里。战斗的鲜血依然未干,看到战阵时,云雾冷清,偶尔有雕盘出现。静静地站在边塞楼头,早晨的月亮依旧如玉弓般弯曲。望着西边的定远,元戎的号令清晰,上将的阵地安稳。白昼的空虚消散,夕阳渐渐消逝,甘泉又带来了平安的消息。悠闲地吹着笛子,宴会上陪伴着珠履,歌声轻柔如云鬟。召回英灵,坚毅的魂魄长留在贺兰山。
作者介绍: 邓千江是金朝的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情感纠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和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英雄的敬仰。
《望海潮·云协天堑》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历史感的词作。诗中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边关的险要与战斗的惨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英雄壮烈的崇敬。开篇以“云协天堑”引出整个词的背景,再以“金汤地险”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样的开篇不仅设定了诗的基调,也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着,诗人通过对战场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鲜血犹存的景象令人心悸。再到“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则是从惨烈的战争场景转向对宁静美好景象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的最后,以“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收尾,既是对已逝英雄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和平的祈愿,充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集中在对历史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对英雄的崇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汤地险”代表什么?
诗句“晓月依旧玉弓弯”中“玉弓”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招取英灵”表达了什么?
答案: 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