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高阳台 喜得左羽、义山都门札》

时间: 2025-05-10 06:17:27

诗句

梅子香吹,藤花雨歇,白门破帽留连。

正忆君时,青鸾飞下双笺。

开缄劝我金台去,怕金台、秋色堪怜。

燕矶前、记廿年游,冷六朝烟。

京江欲趁兰舟渡,有芦桥词笔,柳店吟鞭。

但是今宵,灯寒第几楼边。

随风寄语高阳侣,问何人、跋扈依然。

月初圆,舞郁轮歌,上酒家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7:27

原文展示:

梅子香吹,藤花雨歇,白门破帽留连。正忆君时,青鸾飞下双笺。开缄劝我金台去,怕金台秋色堪怜。燕矶前记廿年游,冷六朝烟。京江欲趁兰舟渡,有芦桥词笔,柳店吟鞭。但是今宵,灯寒第几楼边。随风寄语高阳侣,问何人跋扈依然。月初圆,舞郁轮歌,上酒家眠。

白话文翻译:

梅子的香气随风飘扬,藤花雨后停止,白门外的破帽让我留恋不已。在思念你的时刻,青鸾飞下带来了双封信。打开信件,劝我去金台游玩,却又怕金台的秋色太过令人怜惜。燕矶前记得二十年前的游玩,冷冷的六朝烟雾。京江上想要借着兰舟渡过,有芦桥的词句,有柳店的吟唱。但是今夜,灯光昏暗,不知是在第几楼边。随风寄语给高阳的友人,问谁还依然跋扈。月亮初圆,舞动着郁轮歌,在酒家中安眠。

注释:

  • 梅子香吹:梅子的香气随风吹来。
  • 藤花雨歇:藤花在雨后停止飘落。
  • 白门破帽:白色的大门和破旧的帽子,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信使。
  • 金台:指金台山,是个游玩的地方。
  • 燕矶:指燕子矶,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景点。
  • 六朝:指六朝时期的历史遗迹或文化。
  • 兰舟:指乘坐的船。
  • 灯寒:灯光微弱,气氛寒冷。

典故解析:

  • 青鸾:在古代文化中,青鸾常被视作传递消息的使者。
  • 金台:金台山在古代被视为游玩的胜地,有“金台观景”的美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皞日,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常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沈皞日游历某个地方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 喜得左羽、义山都门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开篇“梅子香吹,藤花雨歇”,用自然界的细节描绘出一种清新而悠远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时空中。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青鸾带来的双笺,既是对友人的牵挂,也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金台秋色堪怜”,在暗示游玩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这种情感在“燕矶前记廿年游,冷六朝烟”中得到了深化,二十年的时光如烟逝去,令人感慨良多。诗人试图借助京江的“兰舟渡”来寻找一丝慰藉,但最终发现现实的“灯寒”与“月初圆”让他更加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过往的追忆,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变化,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子香吹,藤花雨歇:描绘春夏交替时的自然景象,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2. 白门破帽留连:表达诗人对某个特定场景或记忆的留恋。
  3. 正忆君时,青鸾飞下双笺:思念之情在此增强,青鸾作为信使,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4. 开缄劝我金台去:劝告诗人去游玩金台,暗示对生活的渴望。
  5. 怕金台秋色堪怜:对金台的美景感到惋惜,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6. 燕矶前记廿年游,冷六朝烟:回忆过去的游玩,感叹时间的流逝。
  7. 京江欲趁兰舟渡:想乘船渡过京江,寻找昔日的欢愉。
  8. 有芦桥词笔,柳店吟鞭:描述当年的诗情画意,增添了文化氛围。
  9. 但是今宵,灯寒第几楼边:现在的孤独与寒冷,形成强烈对比。
  10. 随风寄语高阳侣:想把思念之情寄给高阳的朋友。
  11. 问何人跋扈依然: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12. 月初圆,舞郁轮歌,上酒家眠:描绘夜晚的场景,表现诗人的无奈和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鸾”比喻信使,传达思念。
  • 对仗:如“梅子香吹,藤花雨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意象的叠加,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梅子:象征着青春与清新,暗含思乡之情。
  2. 青鸾:象征着信件与思念。
  3. 金台:代表游玩的美好时光。
  4. 灯寒:象征孤独与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沈皞日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什么?

    • A. 美食
    • B. 信使
    • C. 风景
  3. 诗中的“金台”指的是什么?

    • A. 一个游玩的地方
    • B. 一种乐器
    • C. 一个人名

答案:

  1. B. 沈皞日
  2. B. 信使
  3. A. 一个游玩的地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1. 苏轼《水调歌头》:都是表现对月亮或自然的描绘,但苏轼更多展现了对人生的哲思,而沈皞日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时光的感慨。
  2.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但李清照的情感更加细腻、柔弱,而沈皞日则更显得厚重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峡中石上 冬日平泉路晚归 晚桃花 晚起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上笛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题杨颖士西亭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自此后诗到杭州后作) 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 何处堪避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公鼎 擿伏发奸 廾字旁的字 遂心如意 若涉渊冰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沿流求源 包含瞧的词语有哪些 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力蹙势穷 时运亨通 丿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转顾 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没心没肺 感恩戴德 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