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2:57
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
天高岂可逾,直以云蒙之。
何时一扫去,高下皎不疑。
这座孤峰望去似乎无边无际,却又能看到天的轮廓低矮。
天空的高度怎么可能被超越,只有笼罩其上的云雾。
什么时候才能将这些云雾一扫而去,才能清晰地看到高低的分明?
本诗以山峰与天空的对比为背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可以与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感悟相呼应,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韩维,字士元,号澄江,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主要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正值宋代文人对自然的重视,诗人通过对山峰与天空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
韩维的《天外峰》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孤峰对天的壮丽画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内心的沉思。全诗通过孤峰的描写,向我们传达了对高远理想的渴望与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开头“孤峰望不极”便引人深思,仿佛是诗人站在山巅,试图目及远方的无尽,然而却又被“天形低”这一意象所牵引,似乎在提醒我们,虽然自然的伟岸超越了人类的想象,但人的视野却是有限的。接着,诗人用“天高岂可逾”来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云雾的缭绕更是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哲理性。“何时一扫去”则流露出诗人对清晰、明朗的渴望,渴望有一天能将云雾驱散,看到事物的真相。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反映出在高耸的山峰与浩渺的天空之间,诗人内心的渺小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类局限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峰与天空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既有对高远的向往,也有对人类局限的自省。
诗词测试:
诗中“孤峰”象征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人类的渺小
C. 孤独与坚定
D. 自然的伟岸
“天高岂可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理想的渴望
D. 对云雾的嫌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