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天外峰》

时间: 2025-05-04 00:52:57

诗句

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

天高岂可逾,直以云蒙之。

何时一扫去,高下皎不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2:57

原文展示:

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
天高岂可逾,直以云蒙之。
何时一扫去,高下皎不疑。

白话文翻译:

这座孤峰望去似乎无边无际,却又能看到天的轮廓低矮。
天空的高度怎么可能被超越,只有笼罩其上的云雾。
什么时候才能将这些云雾一扫而去,才能清晰地看到高低的分明?

注释:

  • 孤峰:指独立耸立的山峰,象征孤独和高远。
  • 望不极:意为远望似乎没有尽头。
  • 天形:指天空的形状或轮廓。
  • 岂可逾:怎么可能超越。
  • 云蒙:云雾笼罩的样子。
  • 一扫去:比喻将云雾驱散。

典故解析:

本诗以山峰与天空的对比为背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可以与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感悟相呼应,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字士元,号澄江,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主要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正值宋代文人对自然的重视,诗人通过对山峰与天空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

诗歌鉴赏:

韩维的《天外峰》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孤峰对天的壮丽画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内心的沉思。全诗通过孤峰的描写,向我们传达了对高远理想的渴望与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开头“孤峰望不极”便引人深思,仿佛是诗人站在山巅,试图目及远方的无尽,然而却又被“天形低”这一意象所牵引,似乎在提醒我们,虽然自然的伟岸超越了人类的想象,但人的视野却是有限的。接着,诗人用“天高岂可逾”来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云雾的缭绕更是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哲理性。“何时一扫去”则流露出诗人对清晰、明朗的渴望,渴望有一天能将云雾驱散,看到事物的真相。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反映出在高耸的山峰与浩渺的天空之间,诗人内心的渺小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类局限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峰望不极:孤立的山峰望去似乎无边无际,体现出自然的雄伟。
  2. 却视天形低:虽然无尽,但回头看到天空的轮廓却显得低矮,暗示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局限。
  3. 天高岂可逾:天空的高度是无法超越的,强调自然的伟岸。
  4. 直以云蒙之:云雾遮蔽了视线,象征着人生路途中的迷茫。
  5. 何时一扫去:期待有一天云雾能够被驱散,看到事物的本质。
  6. 高下皎不疑:高低分明,寓意对真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雾比作遮蔽真相的障碍,象征着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
  • 对仗:如“高低”与“皎不疑”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峰与天空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既有对高远的向往,也有对人类局限的自省。

意象分析:

  • 孤峰:象征着孤独与坚定,代表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 天空:象征着理想与自由,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不可逾越的局限。
  • 云雾:代表着迷茫与遮蔽,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困惑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峰”象征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人类的渺小
    C. 孤独与坚定
    D. 自然的伟岸

  2. “天高岂可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理想的渴望
    D. 对云雾的嫌弃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写山的壮丽,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但更多体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韩维的对比可以看出各自对理想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朝中措·红鸾飞下绿云中 朝中措(腊日·三之三) 朝中措 朝中措 朝中措 朝中措 病起饮酒 朝中措 朝中措 次欧阳六一韵 朝中措 其三 代谭德称作 朝中措 和孙圆明先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珍羞美味 昭焕 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变生肘腋 东怨西怒 父字头的字 秃宝盖的字 田字旁的字 戗金 终老隐居 草字头的字 云髻 厄字旁的字 敬恭桑梓 一时半晌 千百为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