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18
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
刘长卿 〔唐代〕
越州初罢战,江上送归桡。
南渡无来客,西陵自落潮。
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
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
越州刚刚停止战争,我在江边送你回舟。
南方没有来的人,西陵的潮水已然退去。
空荡荡的城里垂下老柳,旧有的产业春天的苗木已被荒废。
邻里之间相逢的人少了,黄莺和花儿一同寂寥无声。
此诗通过描绘战后越州的景象,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荒凉和人们的离散。诗中提及的越州和西陵等地,曾是历史上多次战争的焦点,作者借此表达对战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悲伤。
刘长卿,字季长,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以诗名世,尤擅长山水和咏怀诗,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此诗创作于唐代时期,越州经历了战乱,诗人借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战后荒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送朱山人放越州》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战后越州的苍凉与寂寞。诗人以“越州初罢战”开篇,直接点出时局背景,瞬间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接着,通过“南渡无来客,西陵自落潮”两句,巧妙地描绘出一幅人烟稀少的画面,仿佛连水面上的船只也因战乱而减少,江水的潮起潮落映衬着人们的心情。“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失落感,老柳树在空城中显得格外凄凉,旧业被废弃的苗木仿佛在诉说着繁华已逝的故事。最后一句“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将诗意推向高潮,黄莺和花儿的寂寥,象征着失去的生机与希望,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诗以哀伤的情调,体现了人们在乱世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后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主题围绕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失落,渴望和平与宁静。
诗中提到的“越州”指的是哪里?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D. 四川
“南渡无来客”中的“南渡”意指什么?
A. 向北方迁移
B. 向南方渡江
C. 向东方出发
D. 向西方旅行
诗中的“莺花共寂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希望
刘长卿的《送朱山人放越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了送别的主题,但刘长卿更侧重于战后荒凉的感受,而王维则强调友人的志向与前程,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区别。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