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4:38
《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
作者: 王以宁 〔宋代〕
归来峰下霜如水。明月三千里。
幽人独立瞰长淮。谁棹扁舟一叶趁潮来。
洞庭湖上银涛观。忆我烟蓑伴。
此身天地一浮萍。去国十年华发欲星星。
归来时,山峰下的霜像水一样晶莹。明亮的月光洒下,照亮三千里河山。
孤独的我站在高处,俯瞰长江水。是谁在划着一只小船,随着潮水而来?
在洞庭湖上,银色的波涛起伏,我想念的烟蓑伴侣。
我的身体就像浮萍一样漂泊,离开故国已十年,头发渐渐变白,宛如星星般闪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以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夜深人静时,诗人登高望远,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他对往昔的回忆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描绘了清冷的景象,霜似水,明月高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长淮的俯瞰,发出对一叶扁舟的好奇,似乎在寻找归属感。洞庭湖的波涛和对“烟蓑伴”的回忆,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最后,诗人用“浮萍”比喻自己的漂泊不定,以及“去国十年”所带来的苍老感,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这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孤独漂泊的心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光明与希望
B. 失落与悲伤
C. 暴风雨
诗人对“烟蓑伴”的怀念,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 对往昔的追忆
C. 对未来的期待
“此身天地一浮萍”中的“浮萍”是指什么?
A. 漂泊无依的生活
B. 稳定的生活
C. 富裕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以宁与杜甫的诗都涉及思乡之情,但王以宁的诗更强调个人孤独的境遇,而杜甫则更具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王以宁的意象更为细腻,杜甫则更加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