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4:31
便当卜宅水之滨,携得全家作散人。
閒坐溪桥松是盖,醉眠石磴草成茵。
未能谐俗难云达,但免干人不碍贫。
荠菜调羹菰煮粥,绿藤阴下款亲邻。
我正好可以在水边建个家,带着全家过上闲散的生活。
悠闲地坐在溪边的桥上,松树为我遮盖,醉卧在石阶上,草地成了我的床。
虽然我不能与世俗和谐相处,难以与人交往,但只要不去打扰别人,贫穷也无妨。
用荠菜做羹,用菰米煮粥,绿藤下和邻居们亲切交谈。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引用,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体现了清代士人的生活理想。
作者介绍:王廷鼎,清代诗人,生活于江南地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纷争的逃避。
创作背景:诗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逸之志。王廷鼎选择在水边安家,反映了他的生活理念,即追求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自遣》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理想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开篇即以“便当卜宅水之滨”引入,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水边的生活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家庭的温暖。诗中“闲坐溪桥松是盖”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松树遮盖下的溪边桥,成为他避世的栖息之地。在这里,诗人可以畅快地沉醉于自然,享受无忧的时光。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细节,虽是贫困却充满温馨。用荠菜调羹、菰煮粥的简单饮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满足与知足。诗人虽自认“未能谐俗难云达”,却不以此为忧,反而更显得洒脱。这种对世俗的反思和对自我心灵的安慰,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与世俗疏离的态度,体现了清代士人追求宁静、简单生活的理想。
诗词测试
诗人想在什么地方建宅?
诗人用什么食材煮粥?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