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1:36
阮郎归 清明
作者: 王士禛 〔清代〕
平山堂外又清明。
春芜初蘸青。
梨花燕子满江城。
人家闻卖饧。
邀伴去,踏莎行。
竹西歌吹声。
酒旗一片飏前汀。
青丝何处停。
在平山堂外又迎来清明时节,
春天的杂草刚刚染上青色。
梨花和燕子在江城中满是身影,
人家传来卖糖的声音。
我邀朋好友去踏青游玩,
竹林西边传来歌声和乐声。
酒旗在水边轻轻飘扬,
不知那青丝(女子的发丝)又停留在哪里呢?
作者介绍:王士禛(1634-1711),清代诗人,字季凌,号靖庐,晚号梅溪。王士禛为清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清明节的节气,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阮郎归 清明》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寄托思绪的词作。开篇以“平山堂外又清明”点出时节,勾勒出清明时节春意盎然的场景。接着以“春芜初蘸青”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展现了草木复苏的景象。接下来的“梨花燕子满江城”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美丽,梨花的洁白与燕子的灵动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人家闻卖饧”一句则带出了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人们在清明时节的欢快与热闹。接下来的“邀伴去,踏莎行”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春日的欢乐,踏青游玩,尽享春光。最后几句“竹西歌吹声”和“酒旗一片飏前汀”则再一次将景致与生活结合,酒旗飘扬,悠扬的歌声响起,渲染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春光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清明时节的赞美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生机勃勃的春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A. 端午
B. 清明
C. 中秋
“春芜初蘸青”中的“蘸”是指什么?
A. 浸泡
B. 染色
C. 油漆
诗人邀请朋友去什么地方游玩?
A. 爬山
B. 踏莎行
C. 游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王士禛的《阮郎归 清明》和杜甫的《清明》,两者都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但王士禛更侧重于生活的欢快与社交的乐趣,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