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9:13
一水横流千里碧,
双峰高插半云偏。
疏疏岸竹千秋律,
故故榴花几度禅。
尘世樊笼俱幻迹,
山中采药自忘年。
望穷岛外风帆远,
矫首云霄羽欲骞。
河水横流,碧绿如洗,千里之遥;
双峰高耸,穿破云霭,偏向一边。
岸边稀疏的竹子,千秋以来都在吟唱;
那熟悉的石榴花,不知几度已成禅意。
尘世的种种束缚都是虚幻的痕迹;
在山中采药的人,早已忘却了年岁。
远望海岛之外,风帆渐行渐远;
昂首向天,羽翼欲展翅高飞。
作者介绍:郭光宇,明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或作于作者游览飞来寺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淡泊。
《飞来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开篇描绘了河水的流淌和山峰的高耸,给人一种辽阔而清新的感觉。接着,竹子和榴花的描写,既展现出自然的生机,又蕴含了禅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对世俗事物的淡然态度。
在“尘世樊笼俱幻迹”这句中,诗人揭示出世俗生活的虚幻与束缚,强调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采药的隐喻不仅表明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描绘了远方的航船和向上的姿态,体现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精神。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哲理的深思,表现了郭光宇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理想自由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尘世樊笼”意指:
A. 自由自在
B. 生活的束缚
C. 自然的美
D. 心灵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采药”象征:
A. 财富
B. 超脱的生活
C. 人际关系
D. 美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飞来寺》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前者更强调超脱与理想的追求,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