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23
万里南迁国亦亡,
碧山埋恨海天长。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
仙鹤泪残辽月暗,
杜鹃啼破蜀城荒。
当年太子坟前路,
多少行人为感伤。
这首诗描绘了南迁的王国最终灭亡的悲惨景象,碧绿的山埋藏着亡国的仇恨,海天之间似乎无尽的悲伤。与青冢埋葬的胡人相比,怀王的坟墓也同样在瘴气弥漫的乡野中。仙鹤在辽阔的月色下流下悲泪,啼叫的杜鹃声打破了蜀城的荒凉。回想当年太子的坟前,多少行人因而感到伤感。
冯宣(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沉郁的诗风和深刻的历史感而著称。他的诗多涉及国家兴亡、历史悲歌等主题,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荆王太子墓》创作于明代,为了纪念历史上的荆王及其太子,表达对亡国之痛的追忆。明代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荆王太子墓》通过描绘太子墓前的景象,深刻表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诗人用“万里南迁国亦亡”开篇,直接点明国家的覆灭,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接下来的“碧山埋恨海天长”则营造出一种壮丽却忧伤的自然景观,山与海的永恒对比,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何殊青冢居胡朔,无异怀王落瘴乡”两句,诗人将胡人之墓与怀王的遭遇并列,暗示无论是外族的兴起还是本族的衰落,最终都难以逃避悲剧的命运。接下来“仙鹤泪残辽月暗,杜鹃啼破蜀城荒”,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无尽的悲哀与失落。仙鹤和杜鹃的哀鸣,强化了诗中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最后两句“当年太子坟前路,多少行人为感伤”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以行人的视角,反映出对历史的沉重感慨和人们心中的伤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思,令人动容。
整首诗歌反映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亡国之痛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诗中通过历史的细节,展现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寄托了对未来的希冀与哀伤。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青冢”指的是谁的墓?
A) 怀王
B) 荆王
C) 胡人王族
D) 诗人自己
答案:C
填空题:诗中提到“万里南迁国亦亡”,意指____。
判断题:诗中通过“杜鹃啼破蜀城荒”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