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47
原文展示: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白话文翻译:
人们学习,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交流,就会变得孤陋寡闻,难以有所成就。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当地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幸生活在偏远贫困的地方,没有交通工具,仍然应当广泛学习,仔细询问,与古人对照,以求得真理所在,或许能领悟到十之五六。如果既不出门,又不读书,那就是面对墙壁的人,即使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终究无法对天下有所贡献。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像我这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尚且需要勤奋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强调学问要服务于社会实践,反对空谈和形式主义。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顾炎武在与友人的书信中的一部分,表达了他对学习的看法和对友人的勉励。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顾炎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进取,以知识和智慧来应对时代的挑战。
诗歌鉴赏:
顾炎武的这首诗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方法。他指出,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停滞不前就意味着退步。他强调了交流的重要性,认为独自学习容易导致孤陋寡闻,难以有所成就。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注意环境的习染,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应坚持学习和探索。最后,他以孔子为例,强调了即使是圣人也需要不断学习,以此激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进取,通过交流和探索来提升自己,以知识和智慧来应对时代的挑战。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顾炎武在这首诗中强调了什么? A. 学习的持续性 B. 学习的孤立性 C. 学习的偶然性 D. 学习的娱乐性
诗中提到的“面墙之士”是指什么? A. 勤奋学习的人 B. 闭塞无知的人 C. 有智慧的人 D. 有道德的人
顾炎武引用孔子的言论是为了强调什么? A. 忠信的重要性 B. 好学的重要性 C. 道德的重要性 D. 智慧的重要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以上是对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