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1:08
不但持荷班法从,兼闻视草属鸿儒。
迩英两讲烦箴砭,文德三麻待播敷。
即日载赓虞帝作,几时重入洛英图。
诸公若问樗庵叟,岁晚偏盲又夹扶。
这首诗意在表达诗人对于学术和教育的关注,首先提到不仅要遵循古代的法则,还要学习像鸿儒那样广泛的知识。接着提到最近的两次讲学中,听到许多指教和批评,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学问在等待传播,而今天就要继续传承古人的智慧。诗的最后,提到如果有人向老樗庵(诗人的别号)询问,虽然岁数渐长,但依然努力追求知识。
刘克庄(约1180—1251),字子翚,号樗庵,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刘克庄以其刚直不阿的个性和深厚的学识,尤其在诗词方面享有较高的声誉。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化复兴之际。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教育的重视,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对教育深刻的理解与反思,诗人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视。开篇以“不但持荷班法从”表明对古法的尊重,接着提到鸿儒,显示出诗人希望学术广泛传播的愿望。诗中提及的“迩英两讲烦箴砭”,反映了教育中必然伴随的批评与自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文德三麻待播敷”则暗示着知识的传播需要时间和耐心,诗人对未来的教育事业充满期待。结尾部分通过“岁晚偏盲又夹扶”,表达了即使年纪渐长,依然保持学习的态度,显示出诗人谦卑与执着的精神。
整首诗不仅是一种对古代文化的追溯,更是对未来教育的期盼,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追求知识与文化传承的强烈愿望,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追求知识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
诗中提到的“鸿儒”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博学之士
c) 统治者
“岁晚偏盲又夹扶”中的“偏盲”指的是什么?
a) 思想的局限
b) 年岁渐长,视力下降
c) 学习的困难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传播知识?
a) 文德
b) 战争
c)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