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元上亭》

时间: 2025-04-27 01:28:33

诗句

靖康诏令文章种,桐邑公侯国老家。

种得人间桃李满,春风无地不开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8:33

原文展示:

靖康诏令文章种,
桐邑公侯国老家。
种得人间桃李满,
春风无地不开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靖康年间,诏令和文书的传播如同播撒种子,桐邑的公侯和国老们的家族也在其中。经过努力,终于在世间培育出满树的桃李,然而却因春风未至,花朵却无法开放。

注释:

  • 靖康:指的是北宋时期的靖康之难,发生在1127年,金朝攻陷汴京,宋徽宗和宋宣宗被俘。
  • 诏令:皇帝发布的命令或公告,这里比喻文章的传播。
  • 桐邑:今浙江桐乡,古时为政治、经济重要地区。
  • 公侯:指的是封建贵族。
  • 桃李: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春风未至,暗示时局的困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翰,字景韶,号仲明,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靖康之难后,国家动荡,诗人通过自然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诗歌鉴赏:

《上元上亭》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作,刘翰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却又被现实所压制的景象。开篇提到“靖康诏令”,直接将历史事件引入诗中,显示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国事的忧虑。接着提到“桐邑公侯”,不仅仅是对地方权贵的描绘,更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生态的反思。

“种得人间桃李满”,此句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才和美好的事物比作桃李,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然而,紧接着的“春风无地不开花”却是一个强烈的反转,暗示尽管努力播种,但在现实的春风未至的情况下,理想无法实现。这种强烈的对比与情感的起伏,使得诗歌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练而有力,情感上也在悲观与乐观之间摇摆,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靖康诏令文章种:历史事件与文学传播的结合,暗示文化的种植。
  2. 桐邑公侯国老家:政治背景的引入,强调权贵的影响。
  3. 种得人间桃李满:象征人才的繁荣,表现理想的实现。
  4. 春风无地不开花:现实的无奈,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李比作人间的美好事物,展现希望。
  • 对比:理想的丰盈与现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未来的关切,反映了在动荡历史下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着人才与美好的未来,代表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期盼。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理想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靖康”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 A. 1066年
    • B. 1127年
    • C. 1200年
  2. “桃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人才与美好事物
    • C. 自然风景
  3. 诗中“春风”未至的含义是什么?

    • A. 暗示美好事物无法实现
    • B. 象征自然的变化
    • C. 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夜泊牛津》 by 李白:抒发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对比作品:李白的《将进酒》与刘翰的《上元上亭》。
  • 解读: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刘翰更加沉重,李白则充满豪情,展现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研究刘翰的诗风。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残腊二首 寒夜 茆亭 十五日云阴凉尤甚再赋长句 谒石犀庙 夙兴 醉後草书歌诗戏作 乡人或病予诗多道蜀中遨乐之盛适春日游镜湖 恋绣衾 其二 东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下趾 霜花 韋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做礼拜 遁天倍情 无名之师 游戏三昧 缫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乞拉朋齐 七搭八扯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攸的词语有哪些 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