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8:33
靖康诏令文章种,
桐邑公侯国老家。
种得人间桃李满,
春风无地不开花。
这首诗表达了在靖康年间,诏令和文书的传播如同播撒种子,桐邑的公侯和国老们的家族也在其中。经过努力,终于在世间培育出满树的桃李,然而却因春风未至,花朵却无法开放。
作者介绍:刘翰,字景韶,号仲明,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靖康之难后,国家动荡,诗人通过自然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上元上亭》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作,刘翰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却又被现实所压制的景象。开篇提到“靖康诏令”,直接将历史事件引入诗中,显示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国事的忧虑。接着提到“桐邑公侯”,不仅仅是对地方权贵的描绘,更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生态的反思。
“种得人间桃李满”,此句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才和美好的事物比作桃李,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然而,紧接着的“春风无地不开花”却是一个强烈的反转,暗示尽管努力播种,但在现实的春风未至的情况下,理想无法实现。这种强烈的对比与情感的起伏,使得诗歌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练而有力,情感上也在悲观与乐观之间摇摆,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未来的关切,反映了在动荡历史下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靖康”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桃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春风”未至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