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3:41
原文展示:
虞美人(席上赠王提刑)
城南观阁连云起。
形象丹青里。
使君笳鼓渡江来。
尽带江南春色放春回。
青春欲住风催去。
流水花无数。
尊前触目一番新。
只有玉楼明月记游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城南的观阁在云雾中升起,宛如画中情景。使君带着笳鼓渡过江水而来,仿佛把江南的春色都带来了。青春想要停留,却被风催促着流逝,河水和花朵数不胜数。此刻在酒尊前所见的一切都是新的,唯有那玉楼和明月还记得曾经的游人。
注释:
- 虞美人:一种古代词牌名,常用于抒发情感。
- 使君:指官员,这里特指王提刑。
- 笳鼓: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事和典礼场合。
- 江南春色:形容春天的江南景色,生机勃勃。
- 青春欲住:青春希望停留。
- 尊前:酒杯前。
- 玉楼:指高楼,象征美好回忆。
- 明月:象征纯洁和思念。
典故解析:
- 玉楼明月: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美好景象和留存回忆的意象,象征着游子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字师道,号文华,生于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眼光著称,尤其擅长词作与诗歌的创作,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诗作是在一次席上,赠予王提刑的,以表达对其的敬意和对江南春色的怀念。王提刑可能在当时担任某个地方的官员,诗人借此机会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的意境优雅,情感细腻,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开篇描绘了城南观阁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接着,诗人以“使君笳鼓渡江来”将场景与人联系起来,赋予了春天鲜活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诗中“青春欲住风催去”更是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表现出青春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最后,酒尊前的新景象与昔日的明月形成对比,突显了时光的变迁和人生的流动。整首诗既有春天的美丽,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南观阁连云起:描绘城南的观阁高耸入云,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观。
- 形象丹青里:形象宛如画中之景,强调景色的美丽。
- 使君笳鼓渡江来:使君带着乐器渡江而来,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 尽带江南春色放春回:使君带来的春色,象征着江南的生机与活力。
- 青春欲住风催去:青春想要停留,但风却催促着它流逝,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流水花无数:流水与花朵的数量众多,象征着春天的繁华。
- 尊前触目一番新:酒杯前眼前所见的一切都是新的。
- 只有玉楼明月记游人:唯有玉楼和明月,记得曾经的游人,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江南的美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 对仗:如“青春欲住”和“风催去”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拟人:青春、风等具有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观阁:象征着高远与理想。
- 春色: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玉楼:寄托着美好回忆和对往昔的怀念。
- 明月:象征思念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虞美人》的作者是?
-
诗中“青春欲住风催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诗中提到的“玉楼”象征着什么?
答案:
- B. 陈师道
- B. 无奈
- B. 美好回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虞美人》: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不同的是《如梦令》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春望》:杜甫在《春望》中对春天的描写更具悲壮感,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