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1:56
庭蕉冒檐舒,栖禽团竹聚。
秋气集萧斋,空濛散飞雨。
飒至衣乍凉,洒地点可数。
幽人居比邻,修夜杖频拄。
桦烛代凉蟾,山茶敌醇醹。
孤赏寡所欢,长言易为苦。
露葵实已繁,寒瓜藤欲㼌。
候虫不为秋,空阶何独语。
庭院中的蕉叶舒展,微微遮住了屋檐;栖息的鸟儿聚集在竹林间。
秋天的气息在萧瑟的书斋中弥漫,空中朦胧飘洒着细雨。
微风袭来衣衫乍凉,雨点在地面上偶尔洒落。
幽静的人居住在邻近,夜晚手杖频频支撑。
桦树的蜡烛替代了凉爽的明月,山茶花的香气扑鼻,抵得过醇酒。
独自欣赏花景却寡欢,长久的言语容易变成苦闷。
露水中的葵花已繁盛,寒瓜的藤蔓也开始缠绕。
候虫不觉已是秋天,空荡的台阶上为何独自低语。
本诗中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关于秋的意象,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人生的感慨。秋天通常被视为收获与凋零的交替,也是诗人抒发孤独情怀的时节。同时,诗中提到的“桦烛代凉蟾”暗含了古代文人对月光与明烛的情感寄托,月亮常被视为诗人情感的象征。
作者介绍:黄钺,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常带有清幽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初秋夜,诗人正值隐居生活,感受着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孤独。因此,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同友园初秋夜坐》展现了诗人黄钺在初秋之夜的孤独感受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描绘了庭院中的蕉叶和栖息的鸟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随后的描述中,秋气的到来使得整个环境变得萧瑟,细雨飘洒在空中,增添了几分秋天的凉意。诗人通过“微风袭来衣衫乍凉”的描写,将读者带入那个清新而略显寒冷的夜晚。
在诗的中后段,诗人独坐于幽静的环境中,手杖频频支撑,似乎在思考人生。此时,桦烛的光辉替代了明月的清冷,山茶的香气则给予了他些许的慰藉。然而,孤独的赏景却让他倍感寂寞,长久的言语容易引发内心的苦闷。最后,诗人提到“空阶何独语”,更加突显出他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及对孤独生活的深刻反思。通过描绘初秋的夜晚,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索,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庭蕉冒檐舒”中的“蕉”指的是:
a. 竹子
b. 香蕉树
c. 芭蕉树
d. 柳树
诗中“孤赏寡所欢”表达的是:
a. 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b. 诗人的孤独感
c.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d. 诗人对生活的满意
诗中提到的“秋气”主要指的是:
a. 春天的气息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凉爽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