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苏幕遮·草》

时间: 2025-05-07 06:20:38

诗句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38

原文展示:

苏幕遮·草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白话文翻译:

露水洒在平坦的堤岸上,烟雾弥漫的别墅隐约可见。
乱草丛中碧绿萋萋,雨后江天在晨曦中显得清新。
唯独庾郎年纪最小,身披春袍,嫩绿的颜色格外适合他。
在长亭相聚,却迷失了归途。令人怨恨的是王孙,
他却不记得归期已早。梨花落尽,春天也随之结束。
满地的残阳,翠色与烟雾交织在一起,显得苍老。


注释:

  • 露堤平:露水洒在平坦的堤岸上。
  • 烟墅杳:烟雾弥漫的别墅隐约可见。
  • 庾郎:庾信的儿子,意指年轻人。
  • 窣地春袍:指身披春袍,颜色嫩绿。
  • 迷远道:在长亭相聚,却迷失了归途。
  • 王孙:可能指王子或高贵之人。
  • 梨花春又了:梨花凋谢,春天也随之结束。
  • 残阳:夕阳西下的景象。

典故解析:

“王孙”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高贵的人物,有时暗示离别与思念,也可以引申为对不负责任的怨恨。诗中对王孙的怨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短暂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山,南宋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春夏交替之际,充满对生命的感慨和对青春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幕遮·草》这首词采用了清新自然的意象,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清晨的场景,露水和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接着,诗人将年轻的庾郎与周遭的自然景色相映衬,突显出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在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长亭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在旅途中迷失的无奈与惆怅。特别是对“王孙”的怨恨,体现了对那些不思归者的失望。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潜藏着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哀伤,令人深思。

最后,诗人通过“满地残阳”这一意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整体来看,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梅尧臣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堤平,烟墅杳: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水面上的露珠和远处的烟雾别墅。
  2.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展现了春雨后的生机,江天清新明亮。
  3. 独有庾郎年最少:强调庾郎的年轻与活力。
  4.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春袍的嫩色与春天的景色相得益彰。
  5. 接长亭,迷远道:在长亭相聚却迷失方向,隐喻人生的迷茫。
  6.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人的怨恨,暗示离别的伤感。
  7. 落尽梨花春又了:春天的结束,与青春的逝去相呼应。
  8.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夕阳的象征,表现时间流逝的苍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春天,表达了青春易逝的主题。
  • 拟人:通过“堪怨”的表达,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对青春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清晨的生机与希望。
  2. :隐喻朦胧与不确定的未来。
  3. 春袍:代表青春与活力。
  4. 长亭:象征相聚与离别的交替。
  5. 梨花:象征春天的短暂与美丽。
  6. 残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庾郎”指的是哪个群体的年轻人?
    A. 诗人的朋友
    B. 年轻人
    C. 王子

  2. “落尽梨花春又了”中梨花的意象代表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青春的结束
    C. 友情的消逝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愁苦
    C.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1.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侧重于个人情感。
  2.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

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注释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误焉问宿 再宿合龙山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其六 用韵寄孙推官二首 寄进贤令程可久 十七日晨起简诸公 两日不见在伯风雨中有怀因以简之 十月八日闻鸡鸣即起案上偶有陶集繙阅数诗有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六 和何叔信别种蜡梅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越古超今 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猢狲入布袋 源津 儿字旁的字 一月三舟 扊扅佳人 鹵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包含渊的成语 扬清激浊 落便宜 丛篁 鬯字旁的字 执勤 包含盟的成语 私字儿的字 花下晒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