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38
苏幕遮·草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露水洒在平坦的堤岸上,烟雾弥漫的别墅隐约可见。
乱草丛中碧绿萋萋,雨后江天在晨曦中显得清新。
唯独庾郎年纪最小,身披春袍,嫩绿的颜色格外适合他。
在长亭相聚,却迷失了归途。令人怨恨的是王孙,
他却不记得归期已早。梨花落尽,春天也随之结束。
满地的残阳,翠色与烟雾交织在一起,显得苍老。
“王孙”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高贵的人物,有时暗示离别与思念,也可以引申为对不负责任的怨恨。诗中对王孙的怨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短暂的感慨。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山,南宋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春夏交替之际,充满对生命的感慨和对青春流逝的思考。
《苏幕遮·草》这首词采用了清新自然的意象,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清晨的场景,露水和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接着,诗人将年轻的庾郎与周遭的自然景色相映衬,突显出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在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对长亭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在旅途中迷失的无奈与惆怅。特别是对“王孙”的怨恨,体现了对那些不思归者的失望。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潜藏着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哀伤,令人深思。
最后,诗人通过“满地残阳”这一意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整体来看,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梅尧臣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对青春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庾郎”指的是哪个群体的年轻人?
A. 诗人的朋友
B. 年轻人
C. 王子
“落尽梨花春又了”中梨花的意象代表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青春的结束
C. 友情的消逝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愁苦
C.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