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城子》

时间: 2025-05-02 15:05:24

诗句

东风吹恨上眉弯。

燕初还。

杏花残。

帘里春深,帘外雨声寒。

拾翠芳期孤负却,空脉脉,倚阑干。

流苏香重玉连环。

绕屏山。

宝筝闲。

泪薄鲛绡,零露湿红兰。

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5:24

原文展示

江城子
陈允平 〔宋代〕
东风吹恨上眉弯。燕初还。杏花残。帘里春深,帘外雨声寒。拾翠芳期孤负却,空脉脉,倚阑干。流苏香重玉连环。绕屏山。宝筝闲。泪薄鲛绡,零露湿红兰。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来,心中的怨恨在眉梢上弯曲。燕子刚刚归来,杏花却已经凋零。帘子内春意浓厚,而帘外却是寒冷的雨声。约定的花期失约了,空自怅惘,倚着栏杆。流苏的香气比玉连环还要浓郁,绕过屏风山。宝筝无事,闲坐弹奏。泪水透过薄如蝉翼的绡,细细的露珠打湿了红色的兰花。舞腰消瘦,仿佛无所事事,银色的鞋子轻轻地踩在半阑珊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忧愁,怨恨,表达心中的情感。
  • 眉弯:形容心事重重,眉头微微皱起。
  • 杏花残:杏花已凋谢,象征春天的短暂和美好的失去。
  • 帘里春深:帘子里面春意浓厚,表现出内心的深情。
  • 拾翠芳期:指约定的春天花期,象征失去的期待。
  • 脉脉:形容默默无言的情感。
  • 倚阑干:倚靠在栏杆上,带有思念的意味。
  • 流苏香重:流苏的香气浓厚,象征美好而又虚幻的事物。
  • 宝筝闲:指琴弦无事,表达一种闲适的状态。

典故解析

  • 燕初还:春天时,燕子归来,象征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 泪薄鲛绡:鲛绡是一种薄的绸子,泪水透过它,渲染了一种柔弱与脆弱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词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春秋季节的景色,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江城子》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失去爱情的惆怅与思念。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城子》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充满了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悠扬的意境。诗中春风拂面,带来的是一份恨意,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感到深切而又无奈。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杏花的凋谢则显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诗人通过对帘内春深与帘外雨声的对比,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拾翠芳期孤负却”,表达了对约定花期的失望,诗人倚靠在栏杆上,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内心的脉脉深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愁苦。流苏的香气环绕,仿佛在诱惑着时间的流逝,宝筝的闲置又加重了这种无所事事的失落感。

最后一句“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描绘了一种轻盈却又无所事事的状态,仿佛在舞动中失去了方向,展现出一种美丽而又悲伤的意象。整首词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风吹恨上眉弯:春风吹来,心中的怨恨在眉梢上弯曲,表现了心情的复杂。
  2. 燕初还:燕子刚刚归来,象征春天的来临。
  3. 杏花残:杏花已经凋谢,暗示美好的时光已逝。
  4. 帘里春深,帘外雨声寒:内外环境的对比,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5. 拾翠芳期孤负却:对春天花期的失落,感慨美好事物的匆匆而过。
  6. 空脉脉,倚阑干:怅怅无言,独自倚靠栏杆,强化孤独感。
  7. 流苏香重玉连环:流苏香气浓厚,象征着美好而虚幻的事物。
  8. 绕屏山:营造出一个美丽的意境。
  9. 宝筝闲:闲适的状态,暗示情感的空虚。
  10. 泪薄鲛绡,零露湿红兰:泪水透过薄绡,表现出脆弱和伤感。
  11. 瘦却舞腰浑可事:舞动的身影显得无所事事,增强了悲怆的情感。
  12. 银蹀躞,半阑珊:轻盈的脚步在半阑珊处徘徊,给人一种失落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中的怨恨比作眉弯,形象而生动。
  • 对仗:句子之间的对称结构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使之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失落,借助春天的景象传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叹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希望与温暖。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重逢与新生。
  • 杏花:美好事物的象征,暗示着短暂与脆弱。
  • 流苏:美丽的事物,象征着虚幻与梦幻。
  • 宝筝:艺术与情感的寄托,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所事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风吹恨”指的是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怨恨
    • C. 无奈
    • D. 疲惫
  2. “燕初还”象征着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来临
    • C. 夏天的盛开
    • D. 冬天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流苏香重”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美好而虚幻的事物
    • B. 真实而平实的生活
    • C. 心灵的平静
    • D. 忙碌与喧嚣

答案

  1. B. 怨恨
  2. B. 春天的来临
  3. A. 美好而虚幻的事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江城子》与《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江城子》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与失落,而《春江花月夜》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选读》
  • 《词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凄凉犯 凄凉犯 甲午闰重阳与诸子访杭州西溪 凄凉犯 凄凉犯 凄凉犯 漓江泛舟欲访李晋王遗迹未得遇雨归时天尽墨矣 凄凉犯 墨梅 凄凉犯 己未除夕 凄凉犯·重台水仙 惜红衣 车过润州,渚莲凋谢,用白石均 惜红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欺三瞒四 包含缬的词语有哪些 颓思 耳刀旁的字 计日以待 不识之无 舌字旁的字 俭故能广 斗字旁的字 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内涝 刮剌剌 狐裘蒙茸 风静浪平 貝字旁的字 秋闰 折文旁的字 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