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3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32:56
九日同梁思立王正之诸子集诃林湛上人方丈得黄字
作者:邓时雨〔明代〕
萧寺过逢共举觞,
无边秋色入重阳。
菩提带雨犹分翠,
菊蕊含霜半吐黄。
趺坐漫思参大乘,
翻经聊复礼空王。
胜游祇为开莲社,
何用登高落帽狂。
在萧瑟的寺庙中,我们相聚举杯,
无尽的秋色渗入重阳节的气氛。
菩提树上沾着雨水,依然散发出青翠,
菊花的花蕊在霜中含苞待放,半露黄蕊。
我坐在那里,漫无目的地思考着大乘佛教,
翻看经典,偶尔也向空王致敬。
这次旅行只是为了弘扬莲社的法义,
何必登高而狂热地摘帽子呢?
作者介绍:邓时雨,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与友人相聚在寺庙,共同举杯庆祝,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佛教哲理的思考。
此诗以清淡的笔调勾勒出重阳节的氛围,结合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哲学思考。开头以“萧寺过逢共举觞”引入,既展示了节日的热闹,又暗含了寺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无边秋色”将读者引入秋的意境,配合“菩提带雨犹分翠,菊蕊含霜半吐黄”,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特征与佛教的精神追求。
“趺坐漫思参大乘”与“翻经聊复礼空王”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探讨与思考,表达了对大乘佛教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回归现实,强调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并质疑无谓的攀高与狂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自然景象和佛教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智慧和超脱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萧寺过逢共举觞”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忧伤的景象
B. 友人的聚会
C. 自然的宁静
“菩提带雨犹分翠”中的“分翠”意指什么?
A. 颜色变化
B. 知识的显现
C. 生命的生机
诗人在思考什么哲学?
A. 小乘佛教
B. 大乘佛教
C. 儒家思想
答案: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