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3:32
鹊踏枝 初夏湖上雨怀
作者: 李雯 〔清代〕
半枕催寒更漏雨。
夜合香开,初试闲愁绪。
好梦醒时惊鹊语,
纤纤又湿梧桐树。
越水吴山情几许。
翠幕烟波,不见花飞处。
怕向西陵闻杜宇,
空庭依旧苍苔暮。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湖上雨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美好事物的惆怅。
“半枕催寒更漏雨”意指夜深时分,雨声敲打着窗户,令人不觉寒意。
“夜合香开,初试闲愁绪”描绘了夜合花的香气飘散,激起了诗人的闲愁。
“好梦醒时惊鹊语”则是梦醒时分,惊扰了窗外传来的喜鹊叫声。
“纤纤又湿梧桐树”则暗示了树叶上滴落的雨水,增添了一丝湿润的感觉。
接下来的“越水吴山情几许”表达了对越水吴山的无限情思。
“翠幕烟波,不见花飞处”则让人感受到湖面烟波浩渺的景象,花已不见。
“怕向西陵闻杜宇”流露出诗人对杜宇(杜鹃鸟)叫声的恐惧,因为那象征着离别与愁绪。
最后“空庭依旧苍苔暮”则描绘了庭院的荒凉,苍苔覆盖着地面,显得更加凄凉。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女诗人,其诗歌以细腻的情感、清新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内心情感,常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初夏时节,恰逢湖上细雨,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思念,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这首《鹊踏枝 初夏湖上雨怀》充分展现了李雯的细腻情感与独特的意象。诗开头通过“半枕催寒更漏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寒意逼人的夜晚氛围。接着以“夜合香开”引出初夏的气息,花香与愁绪交织,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
“好梦醒时惊鹊语”,不仅是梦醒的瞬间,更是对美好梦境的惊扰,似乎预示着现实的无情。诗人在此处展现了梦与醒之间的对比,增添了情感的深度。随后“纤纤又湿梧桐树”的意象生动,湿润的气候与细腻的梧桐树相结合,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凄凉。
接下来的“越水吴山情几许”,则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无尽思念,那种对美景的向往与情感的寄托,充满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惆怅。最后一句“空庭依旧苍苔暮”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庭院的荒凉与苍苔的覆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令人感到一丝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与细腻心思,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初夏雨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雯
C. 杜甫
答案: B
“半枕催寒更漏雨”中“催寒”的意思是?
A. 使人感到温暖
B. 使人感到寒冷
C. 使人感到快乐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夜合”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果实
C. 一种树木
答案: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