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残菊》

时间: 2025-08-13 02:21:30

诗句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02:21:30

原文展示: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

白话文翻译:

这朵残菊虽然已经凋落,失去了金色的花蕊,但香气依然不减。它在深丛中独自傲立,仍然值得我们举杯相敬。

注释:

  • 零落:形容花瓣掉落,凋零。
  • 黄金蕊:指菊花的花蕊,金色的颜色描绘菊花的美丽。
  • 虽枯不改香:即便菊花枯萎,香气依然存在,表达了菊花的高洁和坚贞。
  • 深丛:指茂密的植物丛中。
  • 隐孤秀:独自隐匿而显得特别美丽。
  • 奉清觞:敬酒的意思,表达对菊花的欣赏与礼敬。

典故解析:

“残菊”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坚韧与高洁,菊花在秋冬时节盛开,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梅尧臣以此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绍兴人,北宋诗人,擅长诗、文、词,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十月,正值秋季,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新的轮回,梅尧臣在此时节以菊花为题,表达对生命坚韧与美好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残菊》这首诗以菊花为题,以其凋零的状态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逝去但仍然保持香气的感慨。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诗人通过描绘残菊的状态,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赞美。尽管菊花已经零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它的香气依然存在,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对美的执念,传达出一种超越时光的情感。诗中的“深丛隐孤秀”展示了菊花在群丛中独自的美丽,隐喻着那些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的人物或精神。最后以“犹得奉清觞”收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既是对菊花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礼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零落黄金蕊”:菊花的花瓣已经凋零,失去了金色的光泽。
    • “虽枯不改香”:尽管菊花已经枯萎,但香气依旧。
    • “深丛隐孤秀”:在茂密的丛林中,孤独的美丽依然显现。
    • “犹得奉清觞”:仍然值得我们以酒杯来敬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的凋零比作生命的消逝。
    • 拟人:菊花似乎有了情感,能够感知自己的香气。
    • 对仗:诗句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菊花的残败,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传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坚韧、高洁。
    • 香气:象征精神的永恒与美的存在。
    • 清觞:象征对生命的敬意与感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残菊的“黄金蕊”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的叶子
    • B. 菊花的花蕊
    • C. 菊花的根
    • D. 菊花的茎
  2. 诗中提到的“奉清觞”是什么意思?

    • A. 喝酒
    • B. 敬酒
    • C. 饮水
    • D. 吃饭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以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秋天的宁静,表现田园的美。

诗词对比

  • 梅尧臣《残菊》 vs.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 两者都以菊花为主题,但梅尧臣更强调菊花的坚韧与香气,陶渊明则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相关研究文献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其十四 落梅花 减字木兰花 其十一 埋怨 减字木兰花·年光虚度 减字木兰花·传消寄息 减字木兰花 己巳元日看儿辈夜博 减字木兰花 其三 春暮 减字木兰花 为援庵题陈白沙所书心贺诗卷 减字木兰花 杨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悬的词语有哪些 露台之产 矛字旁的字 牢剌 包含现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久息 龝字旁的字 好来好去 开释左右 分利 不屑毁誉 在所难免 韭字旁的字 纳顾 日中则昃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