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禅门寺暮钟》

时间: 2025-05-04 07:46:09

诗句

簨𥲤高悬于阗钟,黄昏发地殷龙宫。

游人忆到嵩山夜,叠阁连楼倚太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6:09

原文展示

禅门寺暮钟
作者: 李正封 〔唐代〕

簨高悬于阗钟,
黄昏发地殷龙宫。
游人忆到嵩山夜,
叠阁连楼倚太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禅门寺听钟声的黄昏景象。诗中提到寺庙的钟声在黄昏响起,仿佛来自地底的龙宫,令人联想到游人曾在嵩山的夜晚,远眺重叠的楼阁,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注释

  • 簨(suàn):古代一种乐器,也指香草。
  • 阗(tián):指寺庙的门或院落,常用于表示场所。
  • 殷龙宫:意指钟声如同来自神秘的龙宫,富有想象空间。
  • 嵩山:中国著名的山脉,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叠阁连楼:形容层叠的建筑,显示出高耸入云的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正封,唐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较少被记载,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之际,寺庙文化兴盛,钟声不仅是时间的象征,更是禅宗思想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宁静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禅门寺暮钟》通过钟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的开头“簨高悬于阗钟”便带给读者一种遥远的感觉,钟声的回响似乎在空中荡漾,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接着“黄昏发地殷龙宫”,钟声在黄昏时分响起,仿佛唤醒了深藏于大地之下的龙宫,暗示着生命的力量与神秘。

游人忆起在嵩山的夜晚,带着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仰,诗中“叠阁连楼倚太空”则让人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建筑,显示出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整首诗通过钟声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簨高悬于阗钟:描绘钟高高悬挂,隐喻着时间的不断流逝。
  • 黄昏发地殷龙宫:黄昏的钟声如同来自神秘的龙宫,象征着深邃的内涵。
  • 游人忆到嵩山夜:游人忆起过去的经历,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叠阁连楼倚太空:层叠的阁楼让人感到神圣与伟大,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来自龙宫,增强了神秘感。
  • 对仗:如“叠阁连楼”,在形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黄昏”“游人”“嵩山”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和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钟声”展开,通过对钟声的描绘,传达了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禅宗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循环。
  2. 黄昏:代表一天的结束,隐喻生命的晚年。
  3. 游人:象征人类对自然与内心的探索。
  4. 嵩山:传达高远、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龙宫”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神秘与力量
    c) 人类的梦想
    答案:b) 神秘与力量

  2. 填空题:诗中“游人忆到__夜”。 答案:嵩山

  3. 判断题:诗中通过描写钟声来表达对时间的流逝。
    (对/错)
    答案: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正封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王维则更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侍宴覆舟山诗二首 代鸣雁行 中兴歌十首 其十 中兴歌十首 其九 中兴歌十首 其八 中兴歌十首 其七 中兴歌十首 其六 中兴歌十首 其五 中兴歌十首 其四 中兴歌十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虚豁 纡青拖紫 万人之敌 牛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进退维谷 豁人耳目 以一警百 收事 甘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无一可 人多手杂 絶无仅有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