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早饭后戏作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4:36:51

诗句

髯须主簿方用事,冰壶先生来解围。

蛮童取火炷香碗,不读南华谁与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36:51

原文展示:

髯须主簿方用事,
冰壶先生来解围。
蛮童取火炷香碗,
不读南华谁与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胡须飘逸的主簿正在用心办事,冰壶先生(指学识渊博的人)来帮忙解围。一个蛮族的小孩取出火点燃香碗,不读《南华经》的话,谁能与他一起归去呢?

注释:

  • 髯须:指长须,形容主簿的威严形象。
  • 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的人。
  • 冰壶:指代有才华的学者或文人,常用来形容人品和学识。
  • 蛮童:指偏远地区的少年,可能带有一些原始或粗野的特点。
  • 香碗:用香料点燃的碗,象征着祭祀或祈福的仪式。
  • 南华:指《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提到读书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慷慨著称,常常反映出他对国家前途、个人志向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与金朝对峙之际,社会动荡。陆游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表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首句中的“髯须主簿”塑造了一个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形象,暗示了官场的繁忙与压力。接着“冰壶先生”作为智慧的代表,来解围,寓意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表明在困境中,依靠的不仅是权力,还有智慧的支持。

“蛮童取火炷香碗”则转向生活的琐碎,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象征着人们对传统和文化的延续。最后一句“不读南华谁与归”,则是对读书和文化传承的反思,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在表面上描写了日常生活的场景,深层次却揭示了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髯须主簿方用事:描绘主簿的形象,表明他正在奋力工作,反映出社会的职责与压力。
  2. 冰壶先生来解围:引入智者,意指在困境中需要借助智慧与知识的帮助。
  3. 蛮童取火炷香碗:表现了生活的细节,象征着文化和习俗的延续。
  4. 不读南华谁与归: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髯须主簿”与“冰壶先生”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香碗”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对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忧虑。

意象分析:

  • 髯须:象征权力和威严。
  • 冰壶:象征智慧和知识。
  • 蛮童:代表社会底层和纯真。
  • 香碗:象征传统文化和祭祀习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髯须主簿”指的是: A. 一位年轻人
    B. 一位有责任感的官员
    C. 一位无所事事的人
    D. 一位诗人

  2. 诗中提到的“冰壶先生”象征: A. 财富
    B. 智慧
    C. 权力
    D. 羞愧

  3. “不读南华谁与归”的意思是: A. 不读书就无法回家
    B. 不读《南华经》就无法理解人生
    C. 不读书就无法养活自己
    D. 不读书就无法交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早饭后戏作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与文化的传承,而杜甫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关切。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相关的诗词研究文章与评论。

相关查询

恨妆成 咏廿四气诗 夏至五月中 寄隐客 夏阳亭临望,寄河阳侍御尧 与太白同之东洛至栎阳太白染疾驻行…雪后望山 冬夜怀李侍御王太祝段丞 志坚师 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次用本韵) 解秋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博览古今 笔底春风 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瞽史 连章累牍 包含途的词语有哪些 善甲厉兵 片字旁的字 金钗十二行 米字旁的字 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咀咏 遗训余风 文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包含罡的词语有哪些 自我标榜 又字旁的字 鬻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