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1:11
分部设将漕,黊旒寄聪明。
直须撼山岳,亡但采畸赢。
而况江以东,襟淮翼吴荆。
民力九十空,所恃人为城。
南宫辍望郎,方输饷连营。
荧煌鹊锦袍,明日趋遐征。
阳春脚未到,淑气先流莺。
向来嵇中散,仅试薶九京。
阿兄亦未究,有书今在楹。
驱车踏前轨,若木以为程。
千里隔香案,洗目观澄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王考功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设立漕运的事情,希望他能够聪明才智。要想震撼高山大岳,不仅仅要抓住一些小利。而江东的情况更是复杂,依靠淮河和吴、荆的资源。民众的力量几乎空无,依赖的只是人力来守护城池。南宫的期盼未能实现,刚好送去军需物资。明天就要出征,衣袂飘飘,光辉灿烂。春天的脚步尚未到来,温暖的气息已引来黄莺啼唱。往日的嵇中散兄弟,曾在京城一试身手。我的兄长目前也未能有所成就,书信仍在门楹之上。驱车踏上前行的轨迹,像树木一样作为行程的指引。千里之外的香案,目之所及,清澈明净。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20-1290),宋代诗人,字士允,号小圃,晚号怡然山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情,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于王考功即将赴江东任职之际,魏了翁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送别和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期许与骄傲。
这首诗在描绘离别之情的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开篇即提到“分部设将漕”,明确了诗中所涉及的政治背景,王考功作为官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全诗通过对江东地理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广阔视野与深厚的历史感。
诗中多次出现对自然的描绘,如“阳春脚未到,淑气先流莺”,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象征着新的希望和开始。这样的对比,增强了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期盼。通过对兄长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家庭情感与对亲人的关心,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魏了翁的文学造诣及其对生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送别与期许,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社会民生的关切,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宫”指的是哪个方面的期望?
A. 期望家人
B. 期望朋友
C. 期望国家
D. 期望未来
诗中的“荧煌鹊锦袍”描绘出什么样的场景?
A. 战争的残酷
B. 出征的壮丽
C. 乡村的宁静
D. 家庭的温暖
诗中提到的“阳春脚未到”象征着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遗憾
C. 友人的离去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送王考功江东漕》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期许,但王勃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与追求,而魏了翁的诗则更多关注社会民生与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