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3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30:37
李郎中 其二
作者: 魏了翁
解道公行止,江东老父兄。
群州垂瘵死,肤使为更生。
民裕身逾瘠,时危命亦轻。
浔阳江上月,犹傍谏书明。
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诗中提到江东的父老乡亲,描述了群州的疫病肆虐,许多人面临生命危险。尽管民众生活困苦,但在这危急时刻,生命的价值似乎又显得轻微。最后,诗人以“浔阳江上月”作结,意指即使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有明亮的月光照耀,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魏了翁,字子青,号永清,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词、文俱佳闻名。其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善于描绘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瘟疫流行之时,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观察,表达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魏了翁的《李郎中 其二》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而著称。全诗通过对江东老父兄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民众疾苦的同情。诗中的“群州垂瘵死”直接点出当时社会的疫病流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诗人似乎在质疑那些表面关心民生的权贵,真正关心的是百姓的生存与尊严。
接下来的“民裕身逾瘠”更是揭示了一个矛盾的现实,虽然表面生活好转,但生活的艰辛依旧让人们难以喘息。最后的“浔阳江上月”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现实令人沮丧,但仍有一线希望在那明亮的月光中闪现。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悲伤中又透出一丝希望。
解道公行止,江东老父兄。
群州垂瘵死,肤使为更生。
民裕身逾瘠,时危命亦轻。
浔阳江上月,犹傍谏书明。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反映了社会责任感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传达出即使在黑暗中也要保持希望的主题。
李郎中 其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魏了翁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群州垂瘵死”是指什么?
A. 疫病流行导致的死亡
B. 经济繁荣
C. 战争
诗最后提到的“浔阳江上月”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迷茫
可以将魏了翁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对人们苦难的同情,但魏了翁的作品更强调希望与未来的展望,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当下困境的深思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