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23:12
治粹于隆古,元凯之懿,根于笃诚。
世泽未倾,英髦代兴。
非不卓荦,绝乎径庭。
而斯道之正,独未有以韦平之家,而继孟荀之鸣者。
岂天心之昌我朝,固得其人而后行耶。
儒服独立,出于簪缨。
百圣微言,阐我金籯。
使万世而下,洙泗有所系,伊濂有所承。
正传未坠而迄续,绝学将晦而复明。
所谓派徐历许,沿申溯荣。
篑覆基峙,源澄流清。
殆匪一日之积,偶然而生。
至于道以身立,忠以死争。
斡泰否之机,开剥复之萌。
其昆弟刚毅之操,家庭讲贯之精,又何其集义之不馁,而为人之难能也。
我读五帖,言言典型。
文史潘吴,诗书邵程。
望群贤于忠谠,验本体于宽平。
则虽小而见诸简牍之接物,亦奚以异于埙篪之同声。
晻若前陈,如龟之明。
仁远德輶,欲举曷胜。
于戏二难,古谁与京。
倡与和与,展也其成。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3:12
原文展示:
治粹于隆古,元凯之懿,根于笃诚。世泽未倾,英髦代兴。非不卓荦,绝乎径庭。而斯道之正,独未有以韦平之家,而继孟荀之鸣者。岂天心之昌我朝,固得其人而后行耶。儒服独立,出于簪缨。百圣微言,阐我金籯。使万世而下,洙泗有所系,伊濂有所承。正传未坠而迄续,绝学将晦而复明。所谓派徐历许,沿申溯荣。篑覆基峙,源澄流清。殆匪一日之积,偶然而生。至于道以身立,忠以死争。斡泰否之机,开剥复之萌。其昆弟刚毅之操,家庭讲贯之精,又何其集义之不馁,而为人之难能也。我读五帖,言言典型。文史潘吴,诗书邵程。望群贤于忠谠,验本体于宽平。则虽小而见诸简牍之接物,亦奚以异于埙篪之同声。晻若前陈,如龟之明。仁远德輥,欲举曷胜。于戏二难,古谁与京。倡与和与,展也其成。
白话文翻译:
在古代的辉煌中,元凯的美德,根植于深厚的真诚。世代的恩泽未曾倾覆,英才辈出。他们并非不杰出,而是超越了常规。然而,这条正道,唯独没有像韦平家族那样,继承孟子和荀子的声音。难道是天意让我朝昌盛,必须得有这样的人才能推行吗?穿着儒服独立,出身于贵族。百圣的微言大义,阐明在我的金籯中。使得万世之后,洙泗学派有所依托,伊濂学派有所继承。正统传承未曾断绝,绝学即将晦暗却又重现光明。所谓派系传承,历经徐、许,沿袭申、溯荣。基础稳固,源头清澈。这并非一日的积累,偶然产生。至于以道立身,以忠死争。扭转泰否的机运,开启剥复的萌芽。他们的兄弟刚毅的操守,家庭的精深讲贯,又是多么的集义不馁,为人所难能。我读五帖,每一言都是典范。文史潘吴,诗书邵程。期望群贤忠直,验证本体的宽平。即便小事,也能在简牍中见其接物之道,又何异于埙篪的和谐之声。暗中前陈,如龟之明。仁德遥远,德行轻柔,欲举何其艰难。呜呼,二难之事,古往今来谁能与之相比。倡导与和合,展现其成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该诗可能是在赞颂某位贤臣或学者,表达对其品德和学问的敬仰。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可能是为了赞颂某位贤臣或学者的品德和学问,或者是为了表达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正统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臣和学者的赞颂,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推崇。诗中通过对元凯、孟荀等古代贤臣和学者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正统传承的重视和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忠直和刚毅品德的敬仰,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古代贤臣和学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治粹于隆古,元凯之懿,根于笃诚。
世泽未倾,英髦代兴。
非不卓荦,绝乎径庭。
而斯道之正,独未有以韦平之家,而继孟荀之鸣者。
岂天心之昌我朝,固得其人而后行耶。
儒服独立,出于簪缨。
百圣微言,阐我金籯。
使万世而下,洙泗有所系,伊濂有所承。
正传未坠而迄续,绝学将晦而复明。
所谓派徐历许,沿申溯荣。
篑覆基峙,源澄流清。
殆匪一日之积,偶然而生。
至于道以身立,忠以死争。
斡泰否之机,开剥复之萌。
其昆弟刚毅之操,家庭讲贯之精,又何其集义之不馁,而为人之难能也。
我读五帖,言言典型。
文史潘吴,诗书邵程。
望群贤于忠谠,验本体于宽平。
则虽小而见诸简牍之接物,亦奚以异于埙篪之同声。
晻若前陈,如龟之明。
仁远德輥,欲举曷胜。
于戏二难,古谁与京。
倡与和与,展也其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正统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忠直和刚毅品德的敬仰。诗中通过对古代贤臣和学者的赞颂,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推崇,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元凯”是指什么? A. 古代贤臣 B. 古代学者 C. 古代乐器 D. 古代书籍
诗中提到的“韦平之家”是指谁? A. 韦昭和司马迁 B. 孟子和荀子 C. 孔子和孟子 D. 司马迁和孔子
诗中提到的“儒服”象征着什么? A. 学问和品德 B. 贵族身份 C. 古代服饰 D. 古代礼仪
诗中提到的“金籯”象征着什么? A. 珍贵的书籍 B. 金制的书箱 C. 古代的学问 D. 古代的智慧
诗中提到的“洙泗”和“伊濂”分别指什么? A. 古代学派 B. 古代河流 C. 古代书籍 D. 古代乐器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