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3:46
不是幽人亦赏花,
花枝经雨迸篱斜。
官贫贳酒常施债,
才窘耽诗不到家。
三径也曾来梦里,
四年忘却滞天涯。
西风偶掣尊前帽,
莫道疏狂似孟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诗人并不是那种隐居的人,但也会欣赏花的美丽。经过雨水洗礼的花枝斜斜地伸出篱笆,似乎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姿态。官场贫困,借酒消愁的我常常处于债务之中,才华却因生活困窘而无法回归故乡。三条小路也曾在梦中出现,四年来的漂泊让我忘却了家乡的温暖。西风轻轻吹动我面前的帽子,别说我像陶渊明那般的疏狂。
作者介绍:苏葵,明代诗人,有着丰富的文学才华,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重阳节是登高望远的日子,诗人用此节日的氛围表达对人生艰辛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苏葵的《九日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开篇以“不是幽人亦赏花”引入,立即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并非隐居于山林,却仍然对花的美丽抱有欣赏之情。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向上。
接下来的“官贫贳酒常施债”则转入现实,展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贫困。通过“才窘耽诗不到家”的自述,诗人流露出对才华未能施展的遗憾,突显了个人能力与现实环境的矛盾。
诗的后半部分“西风偶掣尊前帽”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态度,诗人并不在意外界对他的看法,像孟嘉般的“疏狂”反而是他真实情感的反映。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与抒发个人情感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展现了苏葵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精神的向往,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不是幽人亦赏花”中的“幽人”指的是:
A. 隐士
B. 官员
C. 诗人
诗中提到的“官贫”主要反映了诗人的:
A. 财富
B. 官职
C. 生活困境
“西风偶掣尊前帽”中“尊”指的是:
A. 酒杯
B. 帽子
C. 尊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