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时间: 2025-04-30 20:44:03

诗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4:03

原文展示: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纱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东坡与友人饮酒,醉后归来时的情景。夜深人静,仿佛已经是三更,家里的小仆人已在沉睡中打呼,敲门无人回应,我只好倚杖倾听江水的声音。长久以来,我对这副身体感到不满,何时才能忘却世俗的纷争呢?夜深风静,水面平静如丝,小舟也将从此远去,江海将我的余生寄托于此。

注释:

  • 东坡:指苏轼在四川的居所,东坡是他自号。
  • 仿佛三更:指已经很晚,三更是指夜间的时间段。
  • 鼻息已雷鸣:形容小仆人打呼噜的声音,像雷声一样。
  • 营营:指忙忙碌碌,形容世俗的纷争。
  • 夜阑:夜深时分。
  • 纱纹平:形容夜晚微风下水面的平静。
  • 江海寄余生:将余生寄托于江河和大海,表达对自由和归宿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但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以词、诗、文三绝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在贬谪期间,虽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借酒抒怀,反映了对生命、自由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通过描写夜饮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开头两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描绘了诗人在东坡饮酒的快乐与醉后归家的迷离状态,仿佛时间已经很晚。接下来的“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则通过对小仆人打鼾声的生动描写,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反映了诗人独自面对夜晚的无奈和思考。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自身存在的思考,渴望能够忘却繁杂的世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最后的“夜阑风静纱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则用意象描绘了诗人的归宿感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悟,充满了哲理和对生命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间在东坡饮酒,醒来后又醉,表现了一种放纵的生活状态。
  2. 归来仿佛三更:回到家时,感觉已经是深夜三更。
  3. 家童鼻息已雷鸣:小仆人打鼾声如雷,表现了夜深人静的环境。
  4. 敲门都不应:敲门无人回应,表明孤独感。
  5. 倚杖听江声:倚靠着拐杖,静静地听着江水的声音,传达出一种思索和沉静。
  6. 长恨此身非我有:对自己身体的无奈感,渴望超脱。
  7. 何时忘却营营:何时能忘却世俗的纷争与忙碌。
  8. 夜阑风静纱纹平:夜深风静,水面如丝般平静。
  9. 小舟从此逝:小舟将要远去,象征着逃避与自由。
  10. 江海寄余生:将余生寄托于江海,表达对未来的寄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仆人的呼噜声比作雷鸣,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江声被赋予了“听”的行为,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夜阑风静,纱纹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专注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的乐观与从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水: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2. 小舟:代表着远行与逃避,也象征着人生的旅程。
  3. :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4. 风静: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中所描述的饮酒场景是在何时?

    • A. 白天
    • B. 夜晚
    • C. 清晨
    • D. 黄昏
  2. 诗中提到的“家童鼻息已雷鸣”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家童的疲倦
    • B. 夜晚的宁静
    • C. 诗人的孤独
    • D. 饮酒的欢快
  3. 诗人对自身身体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疼痛
    • B. 非我有
    • C. 强壮
    • D. 美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酒后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旅夜书怀》: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饮酒诗:两位诗人都通过饮酒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但李白更多表现洒脱与豪放,而苏轼则更显沉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相关查询

戏咏陈氏女剪綵花二绝句 其一 拒霜 病中感秋 六月喜雨三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诚斋待月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寄奉新锺宰 祟德道中望福严寺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黽字旁的字 射石饮羽 廓通 怊怊惕惕 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鸣玉宴 资养 门字框的字 我负子戴 儿字旁的字 固步自封 随化 藉子 整本大套 包含嘲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