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超然台作》

时间: 2025-04-26 05:45:38

诗句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38

原文展示: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白话文翻译:

春天还没有完全过去,微风轻拂,柳枝斜斜地垂挂着。试着登上超然台去看,半条壕沟里春水潺潺,一城的花儿竞相开放。细雨蒙蒙,隐约照映着千家万户。寒食节过后,酒醒之后不禁感叹。不要对着老朋友思念故乡,不如趁着年轻,品尝新茶,畅饮美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超然台:指苏轼所建的超然台,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是他写作和游览的场所。
  • 春未老:春天尚未结束,寓意春光正好。
  •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取暖禁火的日子。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晋国的介之推,后演变为不生火做饭的节日,流传至今。
  • 新火试新茶:指在春季尝试新茶,寓意更新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样,作品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后,他在超然台上感慨春景,借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诗中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望江南·超然台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内心的感受。开篇以“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引入,轻柔的春风与柳条的姿态,勾勒出初春的气息,给人一种温柔而又宁静的感受。接着“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描绘出超然台的美丽景观,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感受着万物复苏的生机。

而“烟雨暗千家”,则通过细雨渲染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似乎暗示着生活的琐碎与无奈。在“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中,诗人自我反思,酒醒后的清醒与思索,传达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几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提醒自己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春天尚未老去,微风轻拂,柳条微斜,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试上超然台上看:提到超然台,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增加了诗的空间感。
  • 半壕春水一城花:春水与城中花朵的结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天画面。
  • 烟雨暗千家:细雨中的千家万户,增添了一种朦胧感,表现生活的平淡与无奈。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酒醒后的叹息,表现了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劝诫自己不要再思念故国,而是享受眼前的生活。
  • 诗酒趁年华: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水一城花”,将水与花相结合,构建了生动的春日景象。
  • 对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的珍惜,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享受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希望与新生。
  • :柔美,代表春天的气息。
  • 水与花: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
  • 烟雨:代表朦胧的生活与思绪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超然台”是指什么地方? A. 苏轼的家
    B. 苏轼的游览地
    C. 苏轼的书房

  2.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的意思是什么? A. 酒喝多了
    B. 酒醒后感慨
    C. 酒不再喝

  3. 诗中提到的“新火试新茶”意味着什么? A. 新的生活开始
    B. 新的茶叶上市
    C. 新的朋友聚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前者更注重自然与时光的结合,后者则强调豪放的饮酒与纵情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宋词三百首》

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相关查询

赵省斋出示所和天童师偈句亦次其韵 其二 隐者图 其一 九日即事雪中见菊 其三 朱信叔洛阳人往佐长安省幕 中秋月蚀邦人鸣钲救月不约而齐中原旧俗犹有 中秋月蚀邦人鸣钲救月不约而齐中原旧俗犹有 中秋日客退独坐偶成 中秋日菊盛开 中秋日菊盛开 中秋日菊盛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探骊获珠 国将不国 舟字旁的字 搠枪使棒 趋时附势 貝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劀拭 包含黛的词语有哪些 不劳而获 恩润 享帚自珍 包含薤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走色 形影相附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