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39
安隐高花高树,缠绵春到春归。 不应酸楚语芳菲,东风今夕梦,一醒付香泥。 别有人家风雨,人家别有相思。 江南三月古同悲,好春归有路,嘉树绿成围。
这首诗描绘了高高的花木与安宁的环境,春天的到来和离去令人感慨。诗人认为不应该用酸楚的言辞来表达对春花的感慨。今夜的东风带来梦境,一旦醒来就只剩下香泥。不同的人家在风雨中各自怀有思念之情。江南三月总是伴随着相同的悲伤,但美好的春天总会有归路,繁茂的树木将形成围绕。
诗中提到的“江南三月”,是指江南地区的春季,常常被称为“好春”。这个时期的自然环境常常充满诗意,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陈永正,生于当代,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这首《临江仙》创作于春季,诗人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中,感受到春天的来去和人间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生命变化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便以“安隐高花高树”引入,树木的高大与花朵的芬芳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春景图。接着,诗人用“缠绵春到春归”来表现春天的短暂与易逝。诗中提到“不应酸楚语芳菲”,则是告诉我们,不必因春花的凋零而感到悲伤,春天的梦幻与现实的破灭皆是生命的一部分。
“东风今夕梦,一醒付香泥”一句,表达了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暗示了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别有人家风雨,人家别有相思”,则体现了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与思念,尽管外界环境各异,内心的情感却相似。
最后两句“江南三月古同悲”,让人感受到一种共鸣与历史的沉淀,春天的归来似乎是一种希望,而“嘉树绿成围”则隐喻了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来去与人间的情感展开,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江南三月”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冬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东风今夕梦,一醒付香泥”中的“香泥”比喻什么? A. 梦的美好 B. 现实的无奈 C. 自然的美丽
诗中的“安隐高花高树”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环境? A. 喧闹的城市 B. 安静美丽的自然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陈永正的《临江仙》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关注于春天的来去与人间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多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