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3:04
僮沈仆于钱,乃祖父以来。
父衍忤我祖,遣去辞其侪。
卅年数飘转,担薪鬻官街。
一日我父起,秋风扫庭槐。
我旁见僮父,泥首堂南阶。
自言有此儿,多病奴已衰。
谅当委沟壑,乞主怜孤孩。
僮留父竟去,去去不复回。
明旦忽有耗,溘然随黄埃。
这位仆人沈在我们家,已经是祖父那一辈的事了。
我的父亲对我祖父心怀不满,送走了他,告别了他的同伴。
三十年来几度漂泊,挑着柴火在官街上卖。
有一天我父亲起身,秋风扫过庭院的槐树。
我旁边看见了仆人的父亲,头上沾满泥土,站在堂前的南阶。
他自言自语地说有这样一个儿子,多病的奴仆已经衰老。
想必会被抛弃在沟壑里,乞求主人的怜悯孤独的孩子。
仆人留下父亲却离去,一去不复回。
第二天忽然有了消息,仆人突然随黄尘而去。
钱载(1643-1713),字孟绶,号静庵,江苏扬州人。清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著称,擅长描写人情世态。
诗作反映了清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家族关系与人际情感的深刻思考。通过描写仆人一生的艰辛与最终的离去,展现了人情冷暖与命运无常。
《僮归》通过对仆人一生遭遇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阶层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诗的开头以“僮沈仆于钱”引入,直接点出仆人的身份,暗示出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从“父衍忤我祖”可以看出,家族关系的紧张不仅仅是血缘的纠葛,更是权利与经济的斗争。三十年的漂泊生活,体现了仆人生活的无奈与艰辛,诗中“担薪鬻官街”生动描绘了他为生计所迫的情景。
秋风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季节的氛围,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泥首堂南阶”中,仆人的父亲泥土沾身的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他生活的窘迫与悲惨的境遇。而“乞主怜孤孩”的呼喊,则是对人性关怀的渴望,突显了人情的冷漠与无奈。
最后,仆人的离去与“明旦忽有耗”的突然消息,形成了情感的高潮,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脆弱与孤独。
整首诗表达了对仆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生活及对温暖关怀的渴望。
诗中“卅年数飘转”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诗中提到的仆人的父亲身上沾满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以上是对《僮归》的全面解析,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