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0:47
原文展示:
出东林六七里望庐山
连峰出云云半开,
奔渠卷雪响春雷。
云中屈曲明如玉,
都是天池顶泻来。
白话文翻译:
在东林六七里外,遥望庐山,
连绵的山峰从云雾中露出半边,
奔腾的溪流卷起白雪,像春雷般轰鸣。
云中山峰曲折如玉,
都是从天池的顶端倾泻而下。
注释:
典故解析:
“天池”可理解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是许多诗歌中用来描绘自然美的意象。庐山作为名山,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的吟咏,象征着高洁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载(1649-1713),字子贞,号蕙亭,清代诗人,精通诗词,尤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富有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开头“连峰出云云半开”便设定了一个高远的视角,诗人站在东林远望庐山,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渲染出一种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气氛。接着“奔渠卷雪响春雷”则将视线引入奔腾的溪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声音如雷,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云中屈曲明如玉”一句,诗人将庐山的曲折之美与玉的光洁相提并论,展现了自然的精致与优雅,意象的巧妙运用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中云雾的流动。最后“都是天池顶泻来”一句,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暗示着大自然的灵动与圣洁,仿佛庐山的一切美景都源于那神秘的天池,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不仅有着形象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及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池”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源泉
B. 自然的神秘
C. 高山的雪
D. 春天的雷声
诗中“奔渠卷雪响春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活力与生机
C. 宁静
D. 怀旧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城市
B. 山水
C. 战争
D. 人生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