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4:03
中元节有感
作者: 郭之奇 〔明代〕
钹鼓哓哓化楮衣,人心泉意两凄其。
雨后风前云树色,晨昏几作晦明吹。
朝团碧叶幽光渺,夜结青燐暗影窥。
虫沙何日非人变,猿鹤千年动我思。
布奠倾觞谁氏子,涓涓哭望想天涯。
尚有精魂殊地隔,其殁其存家未知。
始知病死何须哭,死而得祭何足悲。
君看南北纷纷者,人鬼推迁尽易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中元节的感触。鼓声喧哗,化作纸衣,令人心中感到凄凉。雨后风前,云树的颜色变化多端,晨昏之间,似乎总有一股阴郁的气息。早晨,青翠的叶子在微光中显得渺小;夜晚,青色的磷火在暗影中窥视。虫鸣沙沙,何时才能不再是人变的?千年猿鹤,使我思绪万千。祭奠酒杯倾倒,究竟是哪个家族的子孙?思念情人,泪流满面,仿佛在遥望天涯。灵魂尚存,彼此隔离,生死未卜,家人不知。我才明白,病死的人何必哭泣,死后得祭又何足悲伤?你看南北之间,纷纷扰扰,人鬼之间的迁移,何其容易。
郭之奇,明代诗人,生于浙江。其诗以清新高远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感悟,关心人生哲学与社会现实。作品中常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诗人在此节日中感受到生死无常、人与鬼魂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生者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这首《中元节有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对生死、祭奠和人心的反思。开篇以“钹鼓哓哓化楮衣”引入,喧闹的祭祀气氛与凄凉的情感形成对比,暗示着人们在欢庆中难以掩盖的哀愁。接着,作者描绘了雨后风前的自然景象,仿佛在映射人世间的变化与无常。
诗中“虫沙何日非人变,猿鹤千年动我思”两句,展现了生死的哲学思考,虫沙与猿鹤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感悟。最后,作者以“始知病死何须哭,死而得祭何足悲”总结整首诗的思想,强调生死都是自然规律,祭奠是对逝者的缅怀而非悲伤的理由。这种对生死的冷静思考,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让人在感伤中找到一丝释然。
整首诗探讨了生死、祭奠与人心,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者的思考,强调了生死的自然规律与祭奠的意义,展现了超然的生活态度。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
A. 钹鼓哓哓化楮衣
B. 涓涓哭望想天涯
C. 朝团碧叶幽光渺
D. 人鬼推迁尽易居
诗中提到的“虫沙”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生命的脆弱
C. 人的思念
D. 祭奠的气氛
诗人认为死后得祭有什么意义?
A. 让人更加悲伤
B. 可以得到安慰
C. 并无必要悲伤
D. 是家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