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0:42
作者:郭之奇 〔明代〕
惜诵期终悯,缄思绝世挐。
顿承英哲诲,因向旧怀摅。
忆昔疲南亩,移情赴北车。
逢时多曲折,自守一千徐。
趋舍方违众,否臧欲任予。
矜愚忘草莽,豁达对簪裾。
但谓方肠坦,不知世故疏。
鄙夷繇径至,忽略当门锄。
昭质虽纷饰,陈辞未得舒。
终然迷忌讳,遂尔触崎岖。
远集将何所,卑飞或可居。
公庭歌锡爵,独坐耻空书。
亦有心怜者,谁为手援欤。
以兹时亟失,祇与意踌躇。
在我惟求犮,于人敢吐茹。
非关难援引,本自少声誉。
攘诟依清白,离尤入静虚。
去来仍直道,先后念皇舆。
怆恻春秋代,吁嗟日月除。
悠悠长路渺,歉歉一身馀。
瞻顾观民极,阽危问服初。
前脩苟不失,夫子谓何如。
我珍惜这段诵读的时光,感慨自己在世间的孤寂。
突然得到了英明哲人的教诲,心中涌起对过去的怀念。
回想当年在南方的劳作,心情却转向北方的车马。
在这个时代,经历了许多曲折,但我始终保持着缓慢的节奏。
我在世俗中独自守节,拒绝那些不好的名声。
我虽然愚笨,却忘却了草莽间的纷扰,心胸开阔,面对身边的人。
我以为自己的心胸宽广,实际上却对世事了解甚少。
我轻视那些走捷径的人,忽视了眼前的机会。
即使表面上光鲜亮丽,我的心声却未能畅快表达。
终究我仍然忌惮世俗的目光,因此触碰了许多波折。
远离聚集的地方,我或许可以找到立足之地。
在公庭上歌颂功勋,我却独自一人羞愧于无所作为。
也有心人怜惜我,谁能伸出援手?
如今我急于失去,只能在心中徘徊。
在我这里只求一针见血,敢于向他人吐露心声。
这并非因为难以获得帮助,而是我本身名声不显。
我愿意清白面对诽谤,远离纷扰与虚空。
无论去来,依然走直道,始终铭记祖国的兴衰。
感慨春秋更替,叹息日月更迭。
漫漫长路渺茫,只感到自身的无能。
回望世事,忧虑民生之危,问询他们的处境。
只要前行不失,孔子会如何看待呢?
郭之奇,明代诗人,字子奇,号靖斋。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结合,表现出对时代的思考。
此诗作于明代,作者在经历社会的纷扰与个人的迷茫之时,表达了对世俗的反思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书情呈倪玉汝宫端》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人生道路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事的迷茫与无奈。诗的开头以“惜诵期终悯”引入,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顿承英哲诲”展现了作者在困惑中获得启示的瞬间。全诗通过回忆南方的田园生活与北方的繁华交通,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在诗中,作者不仅对世俗的名声与地位进行了反思,也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审视。“趋舍方违众,否臧欲任予”展现了他对外界评价的无所畏惧,而“鄙夷繇径至,忽略当门锄”则流露出作者对走捷径者的鄙夷,表明了他对清白与正直的执着。
整首诗虽然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但在最后却又带有一丝希望,反映出作者对未来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坚持。诗中以“去来仍直道,先后念皇舆”结束,显示出作者对国家与自身责任的担当,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拒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白。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国家、人民的关切,体现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南亩”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劳作与艰辛
C. 享乐
D. 静谧
作者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C. 对金钱的渴望
D. 对外界的依赖
诗中提到的“公庭”代表什么?
A. 个人的生活
B. 社会的责任
C. 家庭的温暖
D. 自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