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7:50
感皇恩
作者: 贺铸 〔宋代〕
歌笑见馀妍,情生眄睐。
拥髻扬蛾黛。多态。
小花深院,漏促离襟将解。
恼人红蜡泪。啼相对。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
兰叶犹堪向谁采。
小楼妆晚,应念斑骓何在。
碧云长有待。斜阳外。
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感慨与愁苦的交织。诗人看到美丽的女子,心中产生了爱慕之情。她的发髻和眉妆都显得妩媚动人,令人心醉。小花在深院中盛开,时间流逝催促着离别的愁绪,令人感到烦恼和不安,泪水滑落。芳草的呼唤使得愁苦加深,愁苦又难以排解。兰草的叶子又能向谁去采呢?在小楼的晚妆中,谁又能记得那匹斑骓马呢?在那碧蓝的云层上,仍然有等待的余地,斜阳映照着远方。
贺铸(约1052年-1126年),字季真,号秋水,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他是“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之一,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动荡的社会环境,诗词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感皇恩》作于北宋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贺铸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无奈。诗中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愁苦,表现了在动乱时代中人们对于情感的渴望与无力。
这首《感皇恩》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把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开头几句,诗人通过对女子妆容的描绘,展示了她的美丽,感情因而悄然滋生。接着,诗人以“漏促离襟将解”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离别的愁绪,这种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诗中“恼人红蜡泪”一句,令人印象深刻,既表现出对离别的伤感,又暗含了对爱情的无奈和恼怒。此时,绚丽的景色与愁苦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之后的“兰叶犹堪向谁采”则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同时又无可奈何的孤独感,展现了深情的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加深,最后以“碧云长有待,斜阳外”收尾,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思考,既是对时光的感慨,也暗示着对未来情感的期待。
全诗围绕着对美好情感的执着与对离别的痛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愁苦
C. 自豪
诗中提到的“恼人红蜡泪”指的是什么?
A. 美人的妆容
B. 诗人的愁苦
C. 自然景物
“芳草唤愁”中“芳草”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A. 生命
B. 美好事物
C. 过去的回忆
贺铸的《感皇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但贺铸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离别的感伤,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体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柔情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