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9:11
题武昌郑判官直节亭
作者: 贺铸
开亭榜直节,宠尔青琅玕。
岁晚傲霜雪,不同天下寒。
挺立百丈夫,被之古衣冠。
春华白粉泽,正色莫敢干。
越客与登览,微吟复长叹。
六鳌方拚戏,云海翻狂澜。
傥逢龙伯公,何惮剪一竿。
岐山鸣凤雏,久刷五色翰。
何以慰朝饥,美实来加餐。
高材陋时用,自持良独难。
不愿裁乐管,伶伦非古官。
浪遭野王辈,三弄为人欢。
愿制杀青简,灿然漆与丹。
褒贬约鲁史,终古垂不刊。
顾此托根地,辱哉久泥蟠。
这首诗描绘了郑判官所建立的直节亭,亭子上悬挂着“直节”的标志,象征着高洁的气节。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亭子依然屹立,展现出与世无争的傲然姿态。亭中有百位英俊的男士,穿着古代的服饰,彰显出他们的忠诚与气节。春天来临时,亭子四周鲜花盛开,似乎无人敢来干扰。游人从越地而来,登上亭子,轻声吟唱,发出长长的叹息。诗人回忆起六鳌山的玩乐,感叹云海翻腾的壮阔场面。若是遇见龙伯公,何必害怕削去一根竹竿呢?岐山的凤鸣和五色翰的书法,都是久远的文化象征。诗人在思考如何安慰自己早上的饥饿,期待美味的食物来填饱肚子。高材在卑微的时光中也能发挥作用,但自我保留却难以实现。他不愿意去修饰乐器,因为伶伦已非古代的官员。纵然与野王辈交往,也只是三次演奏来博取他人的欢笑。诗人希望能写出一首杀青的简章,鲜艳如漆与丹。褒贬的标准如同鲁史所记,历久不衰。回顾根植之地,感到深深的羞耻,像是长久陷入泥潭。
贺铸(约 1060-1120),字方回,号澄怀,晚号“天隐子”,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于词的创作,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真挚。在诗歌方面,他以意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题武昌郑判官直节亭》是贺铸在武昌游玩时所作,亭子是为了纪念郑判官赵文华的节操和风范而建。诗中通过描绘亭子的景象,表达了对忠诚和节操的崇敬,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士人的气节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直节亭的景象,传达了对高洁节操的赞颂。开篇即点出亭子的标志性,象征着道德的坚守。诗中多次提到严寒、霜雪,形成了一种对比,表现出在逆境中依然坚守节操的决心。亭中“百丈夫”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士人风范,也暗示了对忠诚与气节的追求。
在春天的描绘中,诗人使用“春华白粉泽”来营造生机盎然的氛围,表现出生命的希望与美好。接下来提到的“越客与登览”,则展示出诗人对游人文化交流的渴望与思索,表现出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
整首诗在气势上逐渐展开,从个人的感受扩展到对文化的思考,构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特别是“岐山鸣凤雏,久刷五色翰”的句子,蕴含着对文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最后,诗人抒发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将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郑判官的礼赞,更是对高尚节操的追求和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尚节操的讴歌,展现了作者对士人理想和忠诚的追求,同时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亭子和游人的互动,表达了作者渴望文化传承与精神追求的情感基调。
选择题:诗中“开亭榜直节”是什么意思?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越客与登览”是指____。
判断题:诗人认为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高洁的气节。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