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8:34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鸡叫声已经响起,早晨的光景已经明亮。
如果不是鸡叫,那就是苍蝇的声音。
东方已经明亮,早晨的气象正在兴盛。
如果不是东方的光亮,那就是月亮的光辉。
虫子飞舞,轻轻的,我愿与你共享美梦。
快要回去了,希望你不要让我感到厌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鸡鸣”作为晨起的象征,自古以来在诗词中多有提及,常常与早晨的开始、生活的清新联系在一起。
作者介绍: 《鸡鸣》是先秦时期的作品,作者不详,可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先秦诗歌通常朴素而富有哲理,常常蕴含着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结合了自然界的声音,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诗中的虫鸣与鸡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清晨时光的热爱。
《鸡鸣》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清晨的生动场景。诗的开头便通过“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将读者带入了早晨的氛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鸡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提醒人们新一天的开始。
接下来的句子“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则引入了另一种声音,苍蝇的嗡嗡声暗示了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扰。这里,通过声音的对比,作者在无形中传达了一种对早晨宁静的珍视。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让人感受到光明带来的希望与活力,而“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又将时间推向了夜晚,使人思考白天与黑夜的交替。这种时间的流动感,既是自然规律,又似乎在暗示生活的无常。
后面的“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以虫鸣声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与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最后一句“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则是对相聚与离别的感慨,流露出对朋友的珍视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与情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晨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惜,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早晨的声音除了鸡鸣,还有什么?
诗中提到“东方明矣”,这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