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1:49
晓登韬光绝顶
作者:厉鹗 〔清代〕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坐深香山院,青霭落池上。
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我已经入山三天,终于到达这一绝顶,欣赏到真正的美景。
霜冻的石阶滑得难以行走,阳光照在山崖上,时隐时现。
阳光透过深竹,洒下的光影令人向往孤独的方向。
在幽暗之中探寻,听不到世俗的喧嚣,百泉汇聚成同一种声音。
隐蔽的山谷尽显幽静,攀登到山顶,心情才开始舒畅。
小阁楼俯视江湖,远望只见一片苍茫。
我坐在幽静的香山院,青色的雾霭笼罩在池塘上。
心中常怀念白侍郎,愿意超脱世俗的羁绊。
作者介绍:厉鹗(约1760-1840),字德舲,号涵虚,清代诗人,擅长古诗,尤其以描绘山水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有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诗人登山游览时写下,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清代社会日渐繁华,诗人通过登山逃避尘世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
《晓登韬光绝顶》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入山已三日”开头,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了登山的时间,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霜磴滑难践”表现了山路的艰难,但又通过“阳崖曦乍晃”引入了阳光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显示了阳光透过竹林的美丽光影,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孤独的向往。接着,诗人沉浸在山谷的宁静中,听到百泉的声音,恍若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最后两句中的“小阁俯江湖”和“永怀白侍郎”更是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对友人的怀念相结合,言外之意是希望能够超脱尘世的羁绊,追求心灵的自由。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哲学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阳崖曦乍晃”指的是什么?
a) 竹林的光影
b) 山崖的阳光
c) 江湖的水面
诗人怀念的“白侍郎”是谁?
a) 白居易
b) 白诗人
c) 白文人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失落
b) 隐逸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