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0:24
过曹溪 其三
半世囚拘愧牧羊,
生还四载却投荒。
危机未履已如此,
欲效前贤问上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他感到自己在半生中受到了囚禁与拘束,羞愧于自己曾经的牧羊生活。尽管经历了四年的生还,却依然陷入荒凉的境地。面对尚未经历的危机,他感到无奈与无助,渴望向前贤请教,向苍天询问未来的道路。
“牧羊”在古代常用以形容隐士的生活,诗人提到此,暗示自己曾有过隐居的愿望或经历。而“上苍”这一用词则常见于古诗词中,代表对命运的思考和对未知的探索。此诗在风格上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有共鸣。
洪皓,字宗元,号云峰,宋代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洪皓早年经历的艰辛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困惑与对未来的思考。经历了动荡与不安的生活后,他更加渴望平静与智慧的指导。
洪皓的《过曹溪 其三》通过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一个饱经风霜的灵魂对自我和命运的探讨。诗中“半世囚拘愧牧羊”的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不满与自责,似乎在质问自己为何会沉沦于如此的境地。接下来“生还四载却投荒”更是道出了生存的不易,生还并不意味着幸福,而是更深的孤独与荒凉,这种情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危机未履已如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仿佛在暗示着即使尚未经历的危机,生活的艰难已让人心力交瘁。最后一句“欲效前贤问上苍”,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凝聚成一句力量,迫切希望能从前人的智慧中得到启示,寻求生命的方向与意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渴望,显示了洪皓对人生的深思与哲理的探求。
诗歌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了人生的困惑与追求,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对智慧的向往,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脆弱与坚韧。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态度是: A. 自豪 B. 愧疚 C. 无所谓 D. 忽视
“生还四载却投荒”这句表达了什么? A. 生活富裕 B. 生活困苦 C. 对未来的乐观 D. 对过去的怀念
“欲效前贤问上苍”中,诗人希望: A. 逃避现实 B. 寻求智慧 C. 寻找财富 D. 寻找朋友